日照人的睡前童话:“秃尾巴老李”“大沈刘庄” 民间故事征集中…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日照人都爱的微信公众平台!

大众网日照频道 新闻热线:0633-8717699


日照大众网微信原创新闻大赛作品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图片来自网络)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寨里河乡的龙尾村,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遍了大半个中国。


  很久很久以前,莒县寨里河北李家村有一对夫妇,人到中年膝下无子。一日,夫妇二人在田里耕作,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二人躲避不及,被淋得全身透湿。没几日,妇人觉出自己怀孕了。生产之时(多说是在四月初五),丈夫带着接生婆回到家里,只见床前一滩血,妇人已死。在房梁上盘着一条青蛇,此蛇见风就长,农夫大骇,挥锄一劈,把蛇的尾巴劈了下来。那蛇腾空而起,直上云天。农夫第二天将妻子埋葬,一连三天大雾不止,人们听到坟地里不时有呜呜啼哭之声。三日后大雾退去,大家发现农夫妻子的坟墓已筑成了小山,坟前鼻涕一大滩,周围像被碌碡滚了一样。于是有老人说:“农妇生下的不是蛇,是一条青龙。它感生育之恩,来为娘守坟三天。”后有人作梦,梦见此青龙被众仙称之为“秃尾巴老李”。


  因为秃尾巴老李少了尾巴,被安排在离海近的山东负责降雨。它勤于职守,把个山东治理的不旱不涝,风调雨顺。一次,它为了把雨降得又细又匀,飞得很低很低的,结果在莒县刘官庄镇的李家楼被产妇的血光激了下来。人们看到此龙五丈有余,粗如石磨,只有半截尾巴,认定是秃尾巴老李,便纷纷担水为其润身。后来东南方向一团黑云漂来,降下大雨,秃尾巴老李借雨腾空而去。


  秃尾巴老李特别关照山东人,被歹龙视作偏心,并联名上告。后来秃尾巴老李被调到白龙江。当时阵守白龙江的是一条白龙,此龙习惯于在此作恶,便不肯与秃尾巴老李调换,于是在江内同秃尾巴老李进行了一场广为流传的大战。当地百姓已知秃尾巴老李的品德,并憎恨白龙的凶残及不务正业。所以在大战时,有白浪滚来,大家纷纷往江里扔石灰,当黑浪滚来时,纷纷往江里扔馒头;在百姓的帮助下,黑龙最终战胜了白龙,并在黑龙江一直待了下去,于是大家从此改称这条江为黑龙江。秃尾巴老李特别想念山东人,只要得知哪条船上有山东人,它便会一路护航,使其平稳渡过。直到现在,有船要渡黑龙江,必先问一声:“有山东人吗?”如果回答说有,艄公便起锚开船,就是在有风浪时,船也会稳稳地渡过;如果没人应答,艄公就要等一会,直到有山东人。后来就是没有山东人,人们也应答说有,只要说有,船就会确保平安渡过。龙尾村村民李凤琛非常确定地讲述了类似的经历:,李凤琛去东北,在渡黑龙江时,听到艄公问有山东人吗,他一激动,便说:“有山东龙尾的!”船开之后,虽江上风平浪静,船却非常颠簸,李凤琛大惊,忙问怎么回事,艄公笑道:“秃尾巴老李得知家乡来人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呐。”


  白龙败到山东后,把这方的百姓视为仇人,尤其是对龙尾村。自白龙来后,龙尾村十年九旱。秃尾巴老李对白龙的行为无可奈何,于是便从东海,为龙尾村的父老通了一处海眼,并置两尊石龙把守。此海眼现仍在龙尾村的东侧,无论天有多旱,无论用水量有多大,此海眼永不干涸。两尊石龙,栩栩如生。同时,秃尾巴老李又把海眼东部其父劳动时所饮用的龙泉、其母劳动时所饮用的龙母泉以及它常出入的龙须泉全部连接了起来,使此四个泉里的泉水无论多旱常年有取之不尽的水。在龙尾村东山坡上,很多与秃尾巴老李有关的景点,遗迹犹存。如秃尾巴老李行完雨后,常坐着休息的龙墩;秃尾巴老李号令龙泉水师的旗杆座;秃尾巴老李用的马鞍和饮马槽等。这些遗迹形象逼真,为当地人所敬仰。


大沈刘庄的传说

(图片来自网络)

  莒县的东莞有个六七百户人家的大沈庄,按说大沈庄一定沈姓人家很多,可出乎所料,竞没有一户姓沈的,全村只一姓——刘。


  大沈庄亘古以来是刘姓庄,所以最初叫刘庄。不知在哪朝哪代上,刘庄有一家因为家境贫穷,不能糊口,夫妻俩携儿带女下了江南。在江南一处场院屋子临时安了家。又不知熬到哪一辈上,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刘勰。刘勰自幼聪明好学,只可惜家境太贫,无钱请先生教书。


  一天,一老僧化缘来到刘家门前,见刘勰生像不凡,才分过人,后来必有大处,便嘱咐刘家好好供刘勰读书。可怜刘家糊口都不能,哪有钱供他读书?老僧见状摇头叹息。最后,征得刘家同意,把小刘勰带到寺庙里抚养。


  小刘勰言语不多,记忆力惊人,只要禅师教过的书,会是自然的;有时没教的他也会,真是出奇。刘勰六七岁上,老僧觉着肚子里的墨水全磕了筐子,你说把那老僧喜得,他不嫌路远,从四面八方为刘勰请高师、求书文。就这样,刘勰十五岁上就把天下的书读了个遍,墨水饱饱地喝满了肚皮。


  后来刘勰考上了一个什么小官。刘勰无心当官,倒有心读书写文章。整天读呀写呀,一气写了《文心雕龙》五十篇文章送给师父看,师父说“好文章”;送给文友看,文友也说“好文章”。刘勰决定把书献给朝廷。


  一日,刘勰将五十篇文稿用包袱包好,背在肩上,奔京都而去。一路之上,爬山过水,风餐露宿,好歹来到了京城。刘勰献书心切,哪还顾得饥渴,更不管自己的衣着打扮,就打听着向皇宫走去。你想想,皇宫那是随便去的地方吗?他来到皇宫外,早被把门的看见了,别说他进门,就是离门近一点也休想。把门的听说刘勰进宫见皇帝,便呵斥道:“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你叫花子进的吗?,说着,就将刘勰往远处推。刘勰并不恼火,一本正经地说:“对!我没找错地方,我是来向皇帝献书的。"把门的看刘勰蓬头垢面,衣着不整,身背一破包袱,好似癫汉,哪里肯信?接着,就把刘勰连推带搡,拥到了远处。


  刘勰多日劳累,连饥带饿,哪撑得住他们一阵扯拉,一下子倒在墙旮旯儿便迷昏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位白发银须的清气清头儿从这里经过,看见刘勰,便走了过去。细看刘勰,一派文人相貌,就喊醒了刘勰,问明了来历。那老头从刘勰的包袱中取出一本书,仔细翻看了几页,口中啧啧称好,便对刘勰说:“就你这文才何愁献书不上?”就你这身打扮,这样进法,是进不了宫的,就是进了宫也见不到皇帝,就是见了皇帝,也不一定稀罕你的书。我给你想个办法,你只要见着沈约就好办了。他是当朝文士,最喜欢有文才的人,又受皇帝宠爱,不如先见沈约。”这老头把沈约每天什么时间进宫廷,坐什么样的轿,从什么地方路过说了个明明白白。授意刘勰,一定把沈约的轿拦住,让沈约看书。


  第二天一早,刘勰背着书稿等候在沈约进宫的路上。不错,沈约的轿子果然来了,那刘勰急步来到路中拦住了轿。两个开路护卫见一花郎竟敢拦轿,好不气恼,一声呵斥,上去就将刘勰推到路旁;复翻身,又去踢包袱。一脚踢去,把包袱踢裂了,五十篇文稿唏里哗啦从包袱中飞了出来,扬了一地。这时候,轿中的沈约听到外边的动静,探出头来一看,但只见书稿翻飞,便下得轿来,顺手抓起一本,细看了几页,又粗粗翻了全本,惊讶地说:“好书,好书!”便问刘勰:“这书稿是你写的吗?”刘勰回答说:“是。”接着问了刘勰姓名,家住哪里,有何公干,刘勰一一做了回答。沈约热情地对刘勰说:“请稍候片刻.再到我家叙谈。” 沈约进了宫廷,然后吩咐轿夫回原路将刘勰抬回家中,厚筵伺候。


  就这样,刘勰带着书稿,坐着高级官轿,来到沈约家中,得到厚待。再说沈约在宫廷上急呼呼地办完公事,提早回了家,将刘勰的五十篇文稿没歇气地读完了。面对着貌不惊人才却压众的刘勰说:“高见!没想到乡间还有这等高才,真是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呀!”


  从此,沈刘二人天天坐在一道谈古论今,说文论篇,拉起呱儿来津津有味,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


  经过沈约在皇上面前推荐,《文心雕龙》一书很快问世了。皇上看刘勰文才高超,请留宫廷为官,刘勰心中不愿,好歹推脱了。


  刘勰写的书得到了皇上的夸奖,并且印成本子在全国发放,这一下子心动了天下,拜访刘勰的人扯连不断,从此刘勰的名字传扬四方。


  刘勰成名,不忘祖上功德,便启程回到莒县东莞刘庄老家,一来为祖宗上坟,二来也与同族父老兄弟报喜。刘勰回家后,刘氏宗族父老兄弟为刘家出了能人感到高兴。在招待刘勰的筵席上,刘勰苦诉衷肠,并说:“要说刘家有了能人,功劳应归京城里的文士沈约。要是没有沈约的举荐,有才也是白搭。”刘勰说完,众父老兄弟纷纷议论,感谢沈约的举荐。有一位老人提议说:“为了不忘沈约的恩德,就把咱刘庄改为沈刘庄吧。”众人纷纷表示赞成。自此,沈刘庄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日照民间故事征集中
前言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大沈刘庄的传说、九仙山传说……你知道日照本土的民间故事吗?你想不想让日照的本土民间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传诵?自今日起至6月中旬,日照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大众网日照频道联合面向全市征集“日照民间故事”,应征民间故事一经采用,将按发表字数寄发稿酬。
背景
  为挖掘、传承、弘扬日照民间文化遗产,让民间故事更具人文情怀,日照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日照市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牵头组织编写《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其中,《日照民间故事》拟收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计20万字。
应征要求
  一、应征民间故事必须具有日照地域特色,不限篇幅,不限字数。民间故事可以自编自创,也可以搜集整理,须注明编创者、讲述人、搜集整理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应征民间故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一经采用,将按字数寄发稿酬。
  三、1995年以来已经投稿收录在日照市及各区、县结集出版的图书中的民间故事不在此次征集范围。
  四、故事制作成电子版,投稿到邮箱rzdazhongwang@163.com。截稿日期为6月20日。
  五、应征稿件必须注明整理人和述说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如将有著作权的作品当作民间故事而出现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活动同期,同步征集民间故事插画创作者。一经采用,寄付稿酬。
  七、应征作品评选工作将采取公众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评选结果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
倡议
  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日出初光先照,忆那些日照人祖辈口口相传的民间轶事。
  如果您有珍藏的故事,如果您的身边有民间故事的讲述人,也可拨打0633—8717699与我们联系,提供线索。

  请动动手指,传播日照民间文化。

(大众网记者 王世瑞)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天天说日照机场、图书馆、淄博路,看看现在到底建成什么样了!

既然飘落去,何以惹人怜。。日照绝美樱花季

你家有海曲公园的老照片吗?晒出来吧!

即将“消失”的海曲公园…只有日照人才有的回忆!再不收藏就找不到了

日照很小,再不聚聚我们就老了!我在日照等你

【最日照】我在日照等你,你不来,我不老!

【最日照】跑遍了日照,也就看透了人生!

【最日照】日照,你了解吗?这样介绍日照,太牛了!


拉到底部


快看看
  回复任意字词给“日照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rizhaodazhongwang),查看最近日照各大银行、保险正在发生的大事儿!5月3日之前有效哦!
责任编辑:小瑞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