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VS 莴苣姑娘 中德漫画对抗赛第四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情提要: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中德漫画家创作力对决,第四场!


Isabel Seligel VS 象牙塔


中国漫画家将从格林童话中取材,绘制脍炙人口的德国民间故事,德国漫画家则从山海经、搜神记和聊斋中取材,绘制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


本期流程: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点评  → 投票

★点评仅供参考,决定胜负的是你的投票!


目前还不知道该如何奖励获胜漫画家……


Lets go go go


特别说明:本场的两篇漫画皆有跨页图,因微信显示的宽度限制,为维持原有图幅的气势,不得不切成了两半。




附:女娲补天原版对页






--------------↑↑女娲补天↑↑--------------


--------------↓↓莴苣姑娘↓↓--------------


附:莴苣姑娘跨页图


点评各执一词,首次呈现3v3的局面。本轮最激烈的对决,赢家只有一个!


★王xx(自由职业插画师,海豹爱好者):


女娲补天 一颗钻(一种高于五星的评价)

莴苣姑娘 ★★★★


《女娲补天》看完这样的作品,我只想说一句话。


为什么这么棒!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大气。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屌。


对于画面和分镜的赞美我想已经不必多说。节奏则已经流畅到了让人哭出来的地步。还表达了一个很棒的中心思想:牛逼的人都很低调。(我随意总结的)


这个作品碾压其他一切作品的地方在于,作者不仅有自己的思考,还很好地表达了这个传说的东方性。然后把这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一种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创作者才能达到的境界:忘掉“我很牛逼”这件事,从零开始,去体会,去创造!


如果这个作品可以打100分,那么这次大赛其他所有作品都不会超过60。


Sorry,不在一个层面,无法比较。


同为漫画作者,看到如此高质量的作品,我只想说:有些人的存在是用来仰望的。

 

这个故事,懂的人会get到它的美。不懂的人也会觉得是很好的视觉享受。作者就像女娲一样,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然后隐匿在万物的法则中了!


《莴苣姑娘》这篇漫画非常的有少女情怀!我在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恋爱的青涩和忧伤。啊,不过爱不就是这样吗?


我非常喜欢象牙塔画的头发,因为我本人其实也非常的喜欢画头发。象牙塔画的头发看起来非常的温柔,细腻,让人有一种想抚摸的冲动。而头发又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个意向,我们甚至可以用它来象征莴苣姑娘的自我意识。


象牙塔毫不客气地抓住了这个点,把头发这种东西画到了极致。它是静态的,却又是流动的。如果细细品味,每个人都能发现一些很美妙的叙事感!


这篇漫画是本次大赛中最为甜美的一篇作品,我个人也非常的喜欢。不过比起《女娲补天》的成熟大气,象牙塔还是稍微有点被自己华丽的幻想所限制,而没有对整个故事做出最简洁凝练的编排!


但我依然很喜欢这个作品,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爱。


★王烁(anusman,漫画作者,在读博士):


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这期的两部作品我都很喜欢,所以比较起来显得有些麻烦。


合适的补充:《莴》赢在了展现上,他让读者不只是借助文字才能体会到那种具体的东西,漫画是一种图说的艺术,《女》图像中有些部分是装饰的,或许也不该称其为装饰,只是里面的符号没有很好的嵌到故事中,比较来说,《莴》讲的更适度,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女》的阅读感受是停留(我被她塑造的庄严感给镇住了),而《莴》则是运动的,不止是视觉上的运动,还有心理上的,以至于在某些你想象不可及的地方,作者给了你画面所能做到的体验,最明显的就是女孩的头发。总之《莴》给了我进到故事里面的自由,在男主角登入高塔的一瞬间(男主角射入光线再到看到长发的女主角),我似乎也跟着他一起进到了里面。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胡晓江(异常漫画研究中心主编):


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不能说女娲补天十分吸引我,但她最大的优点是成熟圆融,叙事不再是这篇漫画的重点,充满秩序感的画面和经文般的叙述十分协调,如果不是在手机而是有机会看到原稿或等大复制品,你会感到更大的冲击。当然,就阅读而言,这件作品并不娱乐,但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形式内容高度统一,赋予了原本不成体系的中国创世传说更结实的宗教意味,让我感觉在这个方向上几乎无法比她做得更好。读者们或许会更青睐莴苣姑娘,但我再三权衡后还是给了女娲补天满分五星。


莴苣姑娘有更为熟知的名字:长发姑娘,原版的莴苣只是童话中最常见的亲子因果道具,母亲想吃莴苣于是吃了女巫的莴苣,这个结果由孩子买单。在过去的时代,不孕不育以及难产致死以及生下带有先天缺陷的婴儿,有时这些缺陷成为优势,比如个头特别小但很灵活,有些时候则成为某种诅咒,比如被纺锤刺伤就此一睡不醒,或者常年居住在高塔不能外出,这些看似诗意的描述实际令我无法不联想到很多遗传性疾病,人们为他(她)们找到原因,父母得罪了女巫或者说错了话,为他(她)们找到出路,给予常人不能企及的幸福,这些愿景成为一篇一篇的童话,实际母题是一致的:困扰了人类上千年的繁衍焦虑。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诞生新的童话,科学已经攻克的疾病将不能再为之提供臆想的养分,古早科幻如星球大战的主角母亲死于难产,搬到现在来看已经成为最愚蠢的梗,很难想象在星际文明的未来还有女人死于无法避免的难产。


象牙塔将莴苣更改为了某种爱情滋味,将莴苣和姑娘合二为一,这是非常现代的改造,让这个故事远离了无聊的繁衍焦虑。象牙塔的画面和Isabel同样具有强烈的秩序感,经营至微妙之处完全不逊色于Isabel的创世寓言,但作品试图通向磅礴华美这点,稍稍被Isabel所克制。漫画的每个细小分镜都别具用心,值得体会。男人捧住女人头颅和淹没在发海里的两幅大图却是我不喜欢的,失去了灵敏、柔软和弹性,为呈现力度而有些单调。收尾则很精彩,一个远景加一个特写,林间塔被暴走的头发覆盖,男人手里只留下几缕发丝。


★高盛婕(艺术家,黑蓝视觉总监):


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莴苣姑娘》的原版童话故事极富性的暗示。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让我非常好奇,作者这个版本的故事到底在讲什么?毕竟一眼看去,画面令人着迷而困惑。按理说“王子”的到来将会让莴苣姑娘受孕,并带她一起逃离,而不愿走的莴苣姑娘,究竟身处怎样的环境,她在等待什么?莴苣姑娘没有对“王子”的到来表示任何性意味上的热情,她泰然自若,日复一日,面容平淡。第一、二、三日,第十日,第十五日,明确提示了一种周期性。直到“某一天”。哪一天呢?“王子”知道。TA为什么知道?因为带来时间意识的,正是TA。原先一片幽暗的房室,被“王子”的光亮照射,莴苣公主从一动不动的静置中晶莹剔透的回眸。而当“王子”切断了“莴苣”的根基,莴苣便滚落,变成一个年长女性的头颅。没有受精的卵子,从温床上剥落就意味着衰老,因为它即将随着子宫内膜血管的收缩而被排出体外。前面提到的时间,正好是一次排卵周期。引导我这样解读的除了零星的推理,更多是由于画面中最直观的表象——光线、质感、声音,它们至始至终推进着镜头的流动,给人一种身处温床中逗留的知觉。例如细软毛发的相互摩擦声,咀嚼莴苣叶子的清脆声,从高塔窗口远眺时外面的风声,毛发像丝绸海洋那样涌动,头颅在螺旋井道里滚落弹跳的回声,等等——也让我联想到“女性生理期时五感将变得更加敏锐”这一说法。作品暗示了一种周期性的成长与衰落,“漂亮的、痛苦的”身体经验和想象力,隐隐透着“途径生育的地方,但不交合,也不诞生任何东西”的冷酷意味。


★张迅(南京艺术学院教师,SC漫画主编):


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本期是美少女画家大PK,从人到画都弥漫着形式感、高颜值。(附:公号主人会上照片吗?)(编者按:没有)


象牙塔的作品一向处处匠心。如P5眼睛从惊讶到失神的微妙变化,P12背光的暖意,更不消说工到极致的丝丝长发处理。长发公主嘛当然要长得曼妙。我更感兴趣的是小塔的改编,略去外部的女巫,这个故事纯粹变成了二人内部世界的变化与感悟。从第一日身体里的光,到第二日的海,到第三日的耳边绽放,都是非常精彩的感觉表现,来自画家特有的细腻。但也许受限于经历,也许迫不及待想进入故事的下一个环节,第十日来的太快了,使得刚刚开始的对感觉的探索被结构化的预设提早中断了。比起表面引人眼球的结尾,也许这里深入一些,最后干脆一些,会使得女性自我发现与成长的讨论更加暧昧多味。


Isabel的女娲故事则完全尊崇原文,不过她是一位出色的慢悠悠的眉眼间充满了古典气的插画师。也许她的作品里看不到漫画的连贯感,但一点不影响读者惊喜于她对文字的图像诠释。如p3“她,用黄色的泥土塑造出人形”对应大手中捏出的小手;p8“女娲融化了五色石……”对应几何化的五色石造型;p9“女娲的善行拯救了天地……”对应被现代文明改造分层的自然图景。这完全在拓展我脑海中关于女娲的视觉想象。及至最后在一个纪念堂一样的跨页里,女娲如同希腊女神一样的神圣庄严,空间参与着叙事,不见常人,只见神与膜拜,非常上帝视角的演绎。说起来这文本确实不像故事,倒像一段东方的。Isabel挑它是有所指的吧。


无独有偶,面对这次的题材,两位都用了许多大空间的画面,从全景到特写,自由纵深,美少女的视野中似乎都想流露出旷远的意思。女人从少变母,从自识到观天下,到自处,不知要经历多少置之度外的蜕变。


★臆想图志(又称陈列,漫画收集症患,志怪博物癖,微博号:臆想图志):


女娲补天 ★

莴苣姑娘 ★★★★


战国楚地诸民将女娲伏羲的传说演绎成经历大洪水幸存下来的人类始祖兄妹,这是受到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印度流传而来的大洪水神话影响而产生的流变,而这可能就是女娲传说目前可追溯的早期形态。女娲在战国后期被方士们整理收录入典籍,但没有对女娲形象的明确记载。汉代时女娲被引入中原神系,与伏羲做对偶神,一持规,一持矩,也在这时,才有了楚地典籍《淮南子》中炼石补天桥段的文本记载,《淮南子》也是西汉时期唯一记载女娲传说的典籍,而抟土造人桥段的文本记载要等到东汉《风俗通义》中才出现。这时的女娲画像一般为人身蛇尾或者人身龙尾,着华服,但文本记做人面蛇身或者人首蛇身。东汉以降的女娲,虽然事迹显著,但在神系中被边缘化,从高禖之神变为了远古三皇之一。而女娲所谓三皇之一的名头,是西汉末年,在《周礼》中没有实指的“三皇五帝”说的复兴和数术思维的双重影响下,附会凑数而出的产物。


我很希望作者所用的并不是这个基于《淮南子》和《风俗通义》编撰整理而成通俗版本,而是《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和《山海经》中的“女娲之肠”,女娲造人但是谁创造了女娲?为什么要将女娲造成这样?山海经中对女娲的记载更加怪诞,“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些女娲传说的早期文本记载,比后来的通俗版本更为有趣。这篇漫画还能做得更为开放,在其中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将女娲传说中那股特殊的野生力量提淬出来,和日耳曼先民信仰中的元素移用、融合,而不是现在这般机械地将中国上古神话翻版为希腊-希伯来式的创世纪图像。


在《莴苣姑娘》中,象牙塔将精神记忆的仪式与箱庭推演相糅合,它的基质与大脑分泌物离得很近,很多元素表现出作者思绪上的延展。漫画表层世界弥漫的疏离揭示出隐匿的情绪,显现出一个完整的自我内化时空。她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颠覆以往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童话结局,通过精神世界的嫁接让女孩与自己的空间彻底同一化,得以独立成塔,使男孩得以认知到自我的索求,从精神层面使两者都得到了升格。


以上点评仅供参考


NOW!请为你偏爱的作品投票


本期编辑:胡晓江 | 孙欣

策划:童话同画 | 异常漫画研究中心 | 特别漫画

感谢:苏菲 | 陈梦云 | 陈树泳 | 黑蓝文学


↓↓本系列实体书请在香蕉鱼书店购买↓↓

Bananafishbooks.taobao.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