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喜欢听童话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指出:直到青春期来临前,儿童会一直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太阳、石头和河流里都住着很像人的精灵,所以它们也像人一样会动,而且有感觉。


1

童话进行的方式,与孩童思考和体验世界的方式相符


比如,当孩童回想起许多故事里的主角,都因为勇敢结交乍看不讨喜的人物,而在人生中获得成功,他会相信同样的魔法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2
神话和童话回答着那些永恒的疑问


诸如: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要怎么在世界上过活?我要如何真正成为自己?


童话让孩童自己在幻想中决定,那些故事所揭露,关于人生和人类本性的内容,是否要套用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运用。


3

孩童信任童话告诉他的,因为童话的世界观和他的一致


童话故事能够带给孩童的抚慰,远胜于任何试图用成人的说理和观点能带来的安慰。


不论在什么年纪,只有那些符合我们思考过程背后原则的故事,才能说服我们。



孩童相信万物有灵,儿童会一直相信万物有灵,直到青春期来临。


孩童的父母和师长会告诉他,东西既不会动,也没有感觉,尽管孩童可能会为了取悦大人,或避免受到嘲笑而假装相信这种说法,但他在心里自有想法。


孩童受制于其他人的理性教诲,只能将他的“真知”埋在灵魂深处,与理性完全隔绝开来,但这样的“真知”,却可以藉由童话传递的讯息来形塑和引导。


对孩童来说,没有明确的界线可以区分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活物,而且只要是活物,它们的生命都和人类很相像。由于孩童的思考以自我为中心,他会期待动物说起他觉得有意义的事物,正如童话故事里的动物所做,也象是孩童自己对养的动物或动物玩偶说话。


孩童坚信动物理解他、而且能够感同身受,只是动物不会公开表现出来。


既然动物在世界各地自在游走,那么童话里的动物,能够在主角前往遥远地点探寻时提供指引,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只要会动的就都是活的,那么孩童也会相信风可以说话和载着主角去任何要去的地方,就如同〈太阳之东,月亮之西〉的情节。



孩童一开始四处游走和探索,就会开始思索关于认同的问题。


当他瞥见自己的镜中倒影,他会揣想自己看见的,真的是他自己,或者只是有个和他很像的孩子站在玻璃墙后。


他试着探索,想知道另一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和他一模一样。他扮鬼脸、扭来转去,走几步远离镜子之后又跳回镜子前面,想确定对方已经走开或留在原地。虽然只是三岁稚童,但他已经面临最艰难的个人认同问题。



儿童只能以主观方式体验世界


从成人观点以及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童话提供的解答是幻想而非真实。然而,孩童通常无法理解符合外在现实的解释,因为他们缺乏理解这些解释所需的抽象思维。


 

如果孩童在阅读童话之后,学会相信一开始看似具威胁性的可怕角色,可能神奇地变成他最得力的朋友,他自然会相信,自己遇上的陌生孩子,也能从一名威胁者变成迷人的同伴。


相信童话里的“真实”,让孩童能够鼓起勇气,不会因为对方一开始的陌生样貌而退缩。


当孩童回想起许多故事里的主角,都因为勇敢结交乍看不讨喜的人物,而在人生中获得成功,他会相信同样的魔法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本文摘自《童话的魅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