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悦读书友会第37期|石破天惊的传世奇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石破天惊的传世奇书——《厚黑学》


龙华区同胜学校  张芳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我们都为之期盼了很久很久,这自然不是因为此刻我这张叨唠的嘴,而是从明天起,我们可以去劈柴、看海、周游小世界……提前预祝群友们双节快乐,幸福美满!!!


在这特别的时刻,我要分享的这一本书却有点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另类或者不对点。




为此我踌躇了好一段时间,原本想和各位读读《三国》里的易学神幻,分享《西游记》原著里的诗词佳佳话,然而群内高手如云,也是底气不足,不想破坏经典中的美好。于是战战兢兢以一套《厚黑学》的书目打入群人的眼球,真诚等待各位的批斗的开始……



申明:分享的理由自然不是因为我要推崇厚黒之道,也不是因为我对厚黑有多么痴迷与膜拜,而是它的问世很让我感到惊异和慨叹:为什么李宗吾竟敢向古代圣贤叫板?他的厚黑学研究中的批判思维的确超越了时空,却似乎又总在直面现实,叩问生活中的成与败的要义!他以独特的方式,在特殊的明国年代里的嘲讽制作,竟然招致如此多的唾弃,而这……


一、认识李宗吾这一传世奇人


宗吾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二十五岁时,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他早年加入同盟会,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世态炎凉,愤而写出了《厚黑学》一书,并冠以独尊之笔名,旨在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从此便以"厚黑教主"自号,开创了"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李宗吾也因此被誉为"影响中国二十世纪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他成名于“厚黑”,但最终也败于“厚黑”。


他常戏言:“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首先要推曹操,因为他的特长,就是心子黑。其次是刘备,脸皮够厚,依曹操,依刘表,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朋友怂恿他把所思所想写成文字,帮他刊登。结果,他就红了,一夜成名,不过他是被骂“红”的。“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的观点,为他招来诸多口诛笔伐。

后来,李宗吾任四川审计院第三科科长,一看李宗吾做官,有读者立马讥讽道,“厚黑学果然适用啊,你看李宗吾做起科长官来了。”李宗吾气不过,想回讽一番。年轻气盛的他,干脆又写了“求官六字真言”和“做官六字真言”,道出做官的精髓,并拿去报纸上发表了。他又遭到了一片骂声。,,读毕,,痛骂作者乃“坠落文人”,并下令通缉作者。可怜垂垂老者,隐忍为生。


二、名家眼中的奇人李宗吾


那么李宗吾的《厚黑说》是不是真的荼毒生灵呢?大家的观点是这样的: 

林语堂曾著文评价:“李氏发布《厚黑学》是积极的,不只是嘻笑怒骂而已,对社会人心实有建设性。旨在触破奸诈,引人入正。”

林语堂还说,世间的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现……李先生之《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实人生憾事也! 

 李敖说,“他是李家的四大怪杰。”    

,“他很是诚恳,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


三、主要内容之奇术


《厚黑学》是李宗吾的压轴之作,他列举了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项羽、刘邦等人物为例,试图证实其《厚黑学》。他以为如果不是他们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能成为大奸大雄。他将《厚黑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尧舜,学说是孔孟之道。其特征是人民浑浑噩噩,无所谓厚无所谓黑,纯是天真浪漫,人人皆处童心状态。孔子学说,提倡道德,梦想唐虞,欲返民风于太古。

       第二时期,代表人物是刘备、曹操,刘备是厚颜的代表,曹操是黑心的典型,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厚黑学》。其特征是人民知识渐增,机变百出,世故奸猾,阴险狡诈。李宗吾常戏说        第三时期,代表人物还未出现,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心理与力学》。其特征是以孔孟之心行曹刘之术。在第三时期,即使孔孟复生,必归失败者,谓其无曹刘之术也;曹刘复生,亦归失败者,谓其无孔孟之心也。作者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时期末,第三时期初。

               ——李宗吾《厚黑学》


四、观点原则之奇葩


1:为了做到与人为善,我们常常必须抑制自己过份行善的欲望。

2:即使我们为别人提供无私的服务,我们亦能获得内在的报偿。

3:成为重要的人的关键在于使你自己对别人有用。

4:对美德错误的观念通常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

5:内心世界没有一种需要达到公众或者个人标准的形象,也没有一种支配自己必须如何举止的形象。

6:假如你不理直气壮地坚持要求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没人会帮助你。

7:如果你真心诚意、钱包外露地生活,你必须愿意而且作好被伤害和丢失钱包的准备。

8:当你能够不动声色、迂回地进行搏斗并且取胜时,为什么要发起正面进攻呢?

9: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那些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行狠本能者,才能看见最后的胜利。

10:不接受人们惯常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 ,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五、经典语录之奇语


《厚黑学》里可谓经典语录较多:诸如:笑骂由他人笑骂,好坏我自为之。

如果认准一个目标,那么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读书三决:第一步,以古为敌。第二步,以古为友。第三步,以古为徒。

   于我而言,李宗吾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真实地反应生活,真实地观察现象,真实地说出为人处事的真心话。这样一个旷世真人的传世奇书,是用来给人反思,社会生活的,而不应被视为立世秘方。正如李宗吾自己所言:倘若能领悟《厚黑学》之深邃,运用之必受其益;若仅悟其皮毛,用于立身之世,必受其害!

以上便是我对李宗吾与《厚黑学》的全部感悟。感谢您的守候。诚祝群友们节日快乐! 


《孩子的宇宙》读书分享


同胜学校  吴燕琳


《孩子的宇宙》,出自日本荣格派心理分析师河合隼雄的手笔。就孩子与家人、孩子与秘密、孩子与动物、孩子与时空、孩子与老人、孩子与死亡、孩子与异性等话题,对相关的心理治疗案例和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剖析。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孩子的虔敬。


也许我这样的介绍会比较抽象。所以把这本书的前言部分拍下来,书友们可以看看,了解作者的创作笔法和意图。



我也摘录了《前言》里边的几句话——


所谓长大成人也许就是将孩子们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存在逐渐忘却的过程。这样一来,人生似乎有点太凄凉了。


事实上,在我们大人的内心,也各有一个宇宙,只不过大人的心灵往往会被眼前的现实所吸引,例如薪水有多少,怎样提升自己的地位等等,而忘却了自身内心的宇宙。甚至在发觉其存在时,感到出乎意料的恐怖和不安。


这两段话让我想到的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先说故事中的“我”,“我”的身上可以看到忘却孩子的宇宙的过程。“我”六岁的时候画了两幅画,画的是生吞了大象的蟒蛇,可是大人们看来却是一顶草帽。而当“我”把蟒蛇肚子里的大象画出来,大人又觉得“我”画的画没有什么意义。他们的意义应该就是“眼前的现实”吧。

再说说小王子。小王子走过的星球,遇到的固执、虚荣、骄傲、忙碌的大人们,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甚至我们也会是这六个星球上的大人,有时候不知道方向在哪却已经忙碌碌地去寻找旅途的意义,也会像国王一样以为统治着什么,也会像商人一样计算着占有,也会像点灯人一样忠于工作的同时忠于休息。

说得有点远了。权且把《小王子》当做此处的注解。

下面我以第一章《孩子与家人》为例,说说这本书的主要笔法。


作者引入了儿童文学作品《雷蒙娜和妈妈》的故事情节:雷蒙娜是一个七岁半的小姑娘,家里举办派对,她被要求跟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玩耍。雷蒙娜本来没调皮,妈妈也是无心地说了一句要乖哦,却让雷蒙娜变得烦躁起来。后来又听到大人们说那个更小的孩子就像小时候的雷蒙娜,雷蒙娜一直记在心中。此后问妈妈她小时候是不是像那个小孩,妈妈的回答比较模糊。当雷蒙娜无法给玩具缝裤子,姐姐建议她缝别的简单的东西时,雷蒙娜觉得大人是在轻视她,很生气,甚至把家里的牙膏全都挤出来,对此她是颇自豪的,觉得别人做不到而自己却做到了这件大事。


河合一边简述情节,一边分析。用我自己的话表述感觉就打破了这本书的诗意。所以请允许我大段摘抄:


住在同一屋檐下,血脉相连,有时却也会有互相憎恶和仇恨的情形。或者也有互相深爱同时却无法抑制地产生憎恶感的情形。也许,人这种生物,为了完成心灵的真正成熟,必须体验一下受到否定评价、憎恶、愤怒、悲哀等感情,就是在体验这种情形的过程中,作为无法割断的人际关系,家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过,大人们也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孩子一直在进行这种体验,如果大人的共鸣过少,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纽带也许会被斩断。

(这一段话,我觉得深了,再读一次,还是似懂非懂的。这些丰富的乃至矛盾的心理,若是用我有限的年华的积淀,确实不能真正领会。但是觉得这段话提出了可以思考的话题:关于成熟的代价、家人的意义)


父母对于自己对孩子的爱,似乎有些太过自信。哪怕再怎么爱孩子,如果不去努力探索这种爱应该怎样传达,或者只顾爱孩子却不思考孩子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都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孩子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感到可怕,在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中,其实蕴含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种时候,忙碌的父母嫌麻烦而随口回答一句,就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


孩子再小,也想在家庭里拼命主张自己也能顶一个人。


后面每一章依然统一用心理治疗案例和文学作品分析的方式进行阐述。其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关于秘密和时空的。


看《孩子与秘密》这一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神圣的,是一个正在进行实体化的心灵的胚胎,通过本能、努力,对环境进行探索、适应,整合成自己的个性。


而在《孩子的宇宙》中,“秘密”也是对环境的探索,对自我同一性的构建。


河合隼雄提到:“秘密既是独自保守才有价值的,同时也有通过与他人分享而增值的一面。也就是说,一方面确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另一方面希望别的人也和自己一样。”以及“自我同一性本来是只有自己拥有的,却必须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中。”


真的是非常矛盾,但是又不得不去平衡的一种感受。莫说是孩子了,我们也一样吧。很多时候都在体验一种“度”的把握——群体与个人、分享与占有、主流与个性……


另外一章我特别喜欢的是第四章《孩子与时空》。先摘抄一句:


在现实的世界中,时间和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取决于“何时、何地”。

说起时间、空间,恐怕就要涉及哲学思考了。我也还是用我的所读所知来做注解。看过马格利特《定住的时间》,画的火车从壁炉里出来,蒸汽静止了的画面,还有达利《永恒的记忆》那三个柔软的扭曲的时钟。其实我并不是很懂画面的内容,只是觉得“时空”实在太神奇了!本来是客观的存在,在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的体验中,却变得丰富立体起来。


河合隼雄还引入了我非常喜欢的米切尔•恩德的《毛毛》的故事。乌龟这个意象也是充满幽默的矛盾的,本来是慢吞吞的,却拥有长长的寿命,并且它们手上有别人已经停滞而它们的却还在流动的时间!


虽然这一章我有点看不到“孩子”这个主体,但是关于“时空”的描述着着实实让我感到了惊艳的力量。所以也和诸位分享一下我个人不成熟的一点零碎的感想。


我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摘录了很多段落。但是这么零碎地摆上台面来,怕显得不够厚道。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完整看看这本书。


河合隼雄的另外两本《孩子与学校》和《孩子与恶》,我也读了,但是觉得偏艰涩了。理论要多些。喜欢的书友也不妨找找来阅读。



最后,我想说说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这些关于孩子的书,它们若能够入我心,我发现是因为它们传递了一种共同的心情——对孩子的敬畏。河合的这三本书是,《童年的秘密》、《小王子》、《毛毛》也都是。

有一位当了妈妈的同事对我说,作为一位妈妈老师,跟家长说出“我理解你”这句话,与我们这些还没有当父母的老师说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她说这话的时候特别动情,我也很相信她。

这些书,让我相信,孩子是富有诗意的精神的个体。


非典型“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分享


同胜学校   罗冬雪


分享的书目是陆恕先生的《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书本是在一次科组的研讨会之后向我的好同事借来的。因为她刚好分享到“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里边有好几种课堂朗读的方法。恰巧书友会轮到我们小组分享,索性就谈谈我的阅读感想吧。

作为一名“半新不旧”的语文教师,入职第四年,还在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感觉在教师成长路上,我应该是一名“智商不足”的儿童。 因此,这一次,把我的教学经验结合书本一起分享,也是希望能让群里的大神给我加点油,让我偷点师~ 

当然,语文的教学流派有很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这种小虾米,啥都看看,适合的就学起来,不喜欢的我就不要,因此本次题目起名为“非典型”,就是这个原因。

言归正传,简单介绍一下陆恕和这本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出台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结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样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至少达到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我认为可以简单概括为时间少,任务重。而“主题阅读”的核心很简单: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帮助我们解决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这个理想很丰满,那么现实是否很骨感呢?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课堂结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三个环节的主体是学生,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读一读”的环节中,有“初读——跳读——品读——熟读”四个环节




一般来说,我的使用流程是课前预习(批注),课上创设情境,板书(指导思维导图),品读和课后积累,课后美化思维导图(复习的过程)。但其实,根据教学情况,课后积累确实不如上课就背诵好了。可能因为孩子们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比较少在新课的课堂上直接让孩子们制作思维导图,简单的就会直接让他们课后制作。这一点要自我反省,要学会放手!园地的复习类思维导图,就是孩子们自由发挥的时候了。

思维导图举例:





在“说一说”的环节中,有“导说——互说——展说——评说”四个环节。





在说一说的环节,我总是怕孩子们说不出来,所以在课堂上总是(话唠),听过我的课的路少应该有印象( )。不过我已经尽量在改了,比方说今天在上五年级上《9.鲸》这一课的时候,就有让孩子们扮演“鲸”,说说自己的进化过程,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也是使用了“这一句话使用了……说明方法,我体会到了……”等句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放胆说。但是我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还需要多多积累和加强。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写一写”。这个环节也有四个流程,就是“导写——书写——展写——评写”这个环节是我教学上的弱点,也是我本人的弱点。在这一段的阅读中,我有两个新灵感,跃跃欲试。 




无独有偶,开学初,我让孩子们仿照课文《3.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第七段,用“首先……然后……回过头来……我还会……做完这些……最后”这些关联词写段落,在周末的周记中,发现不少孩子会用这样的关联系写作了。所以,以篇幅短小的写话训练是很有效果的。

不过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写一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创新。比方说给某某英烈题写墓志铭,给某某功勋人物写颁奖词,穿越时空给历史上的某某名人发个手机短信……特别是将对联引进课堂,对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篇幅很短,思维训练的容量却很大。引导学生斟酌、推敲用于反复进行比较,提高用词的准确性、精确性、精妙性。


其次,引导学生自创“格言”,也是一个费事少,含金量高的训练方法。



这两个方法都是我接下来想要尝试的,如果大家已经尝试过,或者有别的想法,都可以在群里交流哦!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必须注重积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3岁有显著发展,3~6岁进展更为迅速,6~13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13岁是一生的黄金高峰,18岁以后的成年人,记忆力开始消退。而理解力则是13岁后才有比较快的发展,18岁后才渐渐成熟起来,并一直有所进步。

简而言之,就是少讲解,多背书,因为讲多了他们也理解不了。不过我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方锐升老师说得挺有道理的。在将写作的空间感,他提到了:有些东西,你不讲,他们就可能永远都不懂。该渗透的,还是要渗透的。真的讲不明白,也不要生气,世界上好玩的事情那么多,干嘛要生气~ 

但是这个主题阅读没能帮我解决困扰多年的识字困难,大家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借我“偷师”呢~


几个使用的网站


http://www.365essay.com/


http://www.eywedu.org/


http://www.ximalaya.com/explore/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书分享



三联永恒学校 沈彩能



我是来自三联永恒的一位数学老师,一位真正的数学老师(笑)。当初进到这么一个充满着书香气的群,纯属缘份。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带孩子去图书馆。孩子看书,我上网,正好看到路少在(后来才知道路少是何方神圣)“教师阅读龙华小教群”分享了一个二维码,说是关于阅读的群。原本以为是分享给我们,培养孩子读书之类的群,就一头扎进群里,一待就直到现在。回想起当时进群时,还跟路少私聊、调侃了,直到过了一阵子,才知道路少是何许人也,不由得庆幸当时调侃地没有太过份哈……所以很怕哪天路少动动手指头,我就离开书友群了。

印象最深的是,进群后,群里书友们聊天及分享会时,感觉自己真的插不上话,又感觉听的特别过瘾。每每躲在角落里,默默的学习。现在读书形式发生了变化,新学期改革,分了小组,路少让大家必须要发言。我阅读的书真的不多,不敢在群里推荐,但是依然选择尝试,便挑选了一个跟我孩子曾亲子共读过的一套书《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当时我会知道这一套书,是因为我加入了一个亲子阅读群,群里面的妈妈推荐的,说汉声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简体版出版发行了!圈子里一阵激动,好多妈妈都第一时间下手。我也蠢蠢欲动,因为平时我们跟小孩子接触到的童话故事大部分都是外国童话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国童话书还是比较少见的。作为中国人,传统民间故事仍然是我们想奉献给孩子的最好故事。于是我也在亚马逊下了一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很快就收到了书。分春夏秋冬共36本。

    先说说这套书的主要内容 : 

★~台湾汉声•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版本~

★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给孩子最纯正的中华美术熏陶。

★错过整整30年,首次引进大陆的最美最美中国童话读本。留住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动用100多名文字编辑,200多名插画师和美术编辑,绝无仅有的豪华团队,畅销台湾三十年的奇迹童书。

★一经出版,就获得台湾最高出版奖——金鼎奖,更是接连斩获“新加坡最佳图书”“最佳图书美术设计”奖,陪伴两代人成长,是小朋友投票出来最受欢迎的童书!

关于《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出版传奇

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是中国儿童读物出版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出版传奇。

① 1920年—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② 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 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

③ 本书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

④ 本书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 2012年,在初版三十周年之际,读客图书正式引进《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一个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数十年的传奇出版物,首次回到了故土。

翻开《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带孩子回归神奇、可爱、充满中华传统智慧的欢乐宝库。 


得奖记录

★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

★新加坡“最佳图书金牌奖”

★新加坡“最佳图书美术设计首奖”

★台北市立图书馆“百名好书排行榜”儿童类第一名。

★国语日报票选十大热门儿童书籍第二名。

★校园好书排行榜语文类排行榜第一名。


作者简介  • • • • • • 

汉声杂志自1971年成立起,一直致力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长期收集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出版杂志14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若干方面,是汉声36年如一日投身民间文化保护事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很早就被喜欢东方文化的人士评为中华民族的“无尽藏”,甚至享誉全球文化界,2006年夏天更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这套书里面除了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老鼠嫁女儿》的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  还有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的《宋定伯卖鬼》、《新鬼和旧鬼》等故事。



这套《最美最美中国童话》每个月的第一本,都有一个扉页《成为十几亿中

国人的故事》,详细述说了出版传奇。

汉声中国童话是依照农历以一年每天一个故事为原则,并顺着中国节庆,发展出节令故事、中国历史和科学故事、伟人故事、神话传说等。不仅文字优美、故事吸引人,就连每个故事的插图也是很精心设计的。里面的插图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达、表现和表演。用彩笔说故事,以图画传播文化,所以适合中国的孩子阅读 。



对孩子来说,民间故事中的神仙鬼怪一点都不逊色于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中的仙女和精灵,故事的配图也不逊色于那些卡通的形象,中国古代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的穿着打扮,礼仪举止,甚至是语言文字,就像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从此在孩子眼前打开。

我拿到书时已是11月了,所以我们是从11月份开始读起,花了一年的时间读了这套书,每天只读其中一个故事。


记得当时有一个故事《螃蟹背上的牛蹄印》小孩也喜欢。这只螃蟹有点与众不同,喜欢偷吃稻子,有一天他的偷盗行为被老牛发现了,老牛原谅他第一次不好的行为,没想到这只可恶的螃蟹竟然冤枉老牛,害老牛被农夫鞭打。最后螃蟹的行为还是被忠厚的老牛发现了,这次他没有再退让了,一脚踩到螃蟹的背上,从此之后这种螃蟹背上就留下一个牛蹄印了。这个故事不仅让孩子了解这样一个有趣的中国童话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原来牛的生日是在冬至,还让孩子明白了做事情要诚实,不能骗人,不然就会有报应的。我也明白一个常识,这种背上有牛蹄印的螃蟹原来他是有名字的,他的名字叫做:蟛蜞。你们有见过这种螃蟹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分享


龙华二小  姜志华


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今晚的读书分享女性色彩会比较浓厚,男同胞们见谅。群里男士权且当成一次漫游吧,走近身边女性同事,抑或贴近家中妻子角色,轻轻浅浅感受一番。

首先,请大家与我小小互动一下,做个测试题。

妻子:母亲:社会角色【 】

A、 水:冰:液体

B、 父亲:儿子:家庭

C、 冰糖:砂糖:糖精

D、 石墨:金刚石:化学物质

【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外延关系。题干中,妻子和母亲都是社会角色,石墨和金刚石都是化学物质。选项A中冰不是液体,B、C项不存在种属关系。故答案为D。


做一个女人很不易,要扮演很多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媳妇。所以,这个世界上谁最伟大?当然是我们群里的母亲、准母亲、未来的母亲们啦。


再谈教师。众所周知,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递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父母与朋友。

将以上种种角色叠加到你我身上,是不是瞬间觉得压力山大......


还记得1997年,十八岁的我登上讲台,青春幼稚体现为每天蒙查查。任教前四年,我累啊,讲台下一个个小脑袋动个不停,小嘴巴更是叽里呱啦。因为无法更好地理解学生,每天上课筋疲力尽。加之课后备课、听课、写反思忙得晕晕乎乎。幸亏我的师傅叮嘱我再忙也要学习。每天晚上我就捧着专科书本自学,间或刷题。那几年教书,每天上演“搬砖”剧情,耗上大把精力与学生慢慢“熬”。

终于在2001年9月,我的职业生涯开始有了转机,因为我升级做妈了。2002年2月休完产假上班。我一心挂两头。一边是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一边是亲生的娃。早上去班级检查卫生、改作业、上课,第四节课快速跑回家奶孩子。到了六七点,眼睛就困得不行。可一天天的,我居然满怀欢喜,上课时愈发觉得学生可爱起来。这转变源于,我把一双双学生的眼睛看成女儿的眼睛。女儿出生后,我每天给她做成长记录。那时候老公买了部最时髦的柯达照相机,每隔几天就给小家伙“咔嚓”一张。

我妈打趣我,粗枝大叶的闺女做妈后跨越人生的分水岭。的确如此。做妈妈后,心里、眼里都温柔起来。因为做妈妈了,知道家长们养个孩子不容易,我格外在意学生的感受。处理问题也不再简单粗暴。而是蹲下来,看着学生的眼睛,多问几个问什么,再等待学生想办法,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处理发生的矛盾。

有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事情。作为母亲如何高质量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怎样高效教育好班级的孩子?这成了那时我工作与生活亟需探寻的主要问题了。

2010年暑假,学校共读一本书。我收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获至宝。  

这本书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尹建莉。 

这是当年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位教育专家的教子手记,传说中这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在家教书泛滥的今天,这本书从专业性、实用性、深刻性及可读性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品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重点针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来叙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正如书中所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她把亲历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书的人。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尹老师女儿乖巧懂事、快乐健康、成熟自立。读完,读者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女儿所拥有的一切绝非天资,而是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那爱无痕的教育。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的前言写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和大家分享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我平时看书喜欢勾勾画画。这本书经我几番阅读,涂抹的有点不像样儿了。我不但自己看,当女儿上初中后还让她也读。记得她边看边参照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哎!我老妈不合格。小时候哄我打针时,你可不是这样哦。”我赶紧应答:“谢谢你指出来,妈妈如果生个老二一定改。”那段亲子共读中,我和孩子摘录了一些经典语句在笔记本上,至今翻来,弥足珍贵。

1、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也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

(尹建莉老师在女儿读二年级时建议孩子读长篇小说。女儿当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妈妈转变思路买了最流行的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之后,每天妈妈有意无意讲情节给女儿听,女儿心里痒痒后,妈妈便顺水推舟建议孩子自己试着读起来。当女儿对金庸小说感兴趣后,妈妈又推荐了其他的武侠小说阅读,从此她不再畏惧长篇,开启了长篇小说阅读之旅。

我们家晚饭后,也是各自忙碌自己的活儿。女儿写作业、阅读,爸爸通常在电脑前码字。我喜欢看看《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阅读习惯从我们做父母的自身开始,才能给孩子做身边的示范。尹建莉老师说过家庭教育小环境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平时,我们指导家长做亲子共读时也可以参考尹老师的做法。)

2、在严厉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家长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虽说女孩子乖巧,但也有闹腾的时候。还记得,那次带女儿去看望同学阿俊,我给阿俊买了一套玩具。她非要拿走那一组玩具中的托马斯小火车。我哄她回去再买一套给她。可她就是不听,起先是拿着不放,后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好生气,怎么喝令也无效。见我声音大了,扬起衣架,。阿俊妈妈赶紧息事宁人,要小阿俊让给小姐姐先玩。当时自己特别有挫败感,回家与孩子爸倾诉。孩子爸疏导我,作为妈妈的我考虑的确不周。如果事先能购买两份,那孩子就不会有孰轻孰重的感觉,也不会出现后面的争吵。即便买了一套,去的路上也要和孩子先申明,取得孩子理解,她才能同意把新玩具先给小阿俊。如果事先没有购买,发生了耍赖情况,做妈妈的也不可以为了大人所谓“面子”的心理虚荣用暴力,严厉的呵斥去处理。毕竟是四岁的孩子,严厉教育下不听劝,以后她还会试探做家长的底线;如果她屈服权威,暂时退步,以后就会为了得到“听话”“懂事”的夸赞变得虚伪。)

3、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记得孩子小学毕业时,滨海小学让每个孩子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语表达对母校的情感。那时候,我女儿在看毕淑敏的系列书籍。她说:我希望长大后,能做个与世界温暖相拥的人。尹建莉老师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一篇中提及: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李开复教授也特别强调“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与处理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4、孩子表现不好,把他骂一顿,揍一顿----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做起来也很痛快,每个家长都能做到----所以它为许多家长所钟爱。只是,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它会让那些习惯于“痛快”、“容易”地解决问题的家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品味教子无方所带来的更多的不痛快和不容易。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不是有那么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吗?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我们是老师,同时也是父母,我知道只要我们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绵绵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就是在幸福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书的封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

亲爱的书友们。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博客上找到她为大家推荐的7本教育经典书。感兴趣的书友们,挑一本读一下吧!




内容简介

一本寓意深刻的成长小说,一部生动有趣的教育论著。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更有助天才的培养。



内容简介

讲述了许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自发地学习,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本书中,杜威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内容简介

弗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 ,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内容简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荣获二十多项大奖。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感谢路老师为书友们搭建了阅读分享的平台,感谢之前优秀的书友们为我推荐的许多优秀读物。感谢辛苦了一天还要与我唱和的张芳老师。更加感谢群里默默围观的书友们。

今天我班级何怡诺同学参加区现场作文比赛回来,对我说她选了《盼》这个题目。不知道大家对《盼》、《守住》、《我的世界因…而精彩》有何高见,话筒转给路专家,我们洗耳聆听。


嗨,绿山墙在安妮


同胜学校  崔萍



可爱的安妮。红发、小雀斑、爱幻想……

这些都会在书籍目录中,窥见一斑。




一、初识《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丽(Lucy Maud Montgomery)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的成长故事。该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在后来,《绿山墙的安妮》有了电视剧,译为《清秀佳人》,有了动画片版,则译为《红发少女安妮》。文末有彩蛋,不急哈~

缘起

这个故事于1908年首度发表,蒙格玛丽嫁为人妇的时候,已经是颇有名望的作家了。据说,她的创作秘诀出自每日琐碎的家务,在她的围裙口袋里总是有一个小本本,灵感乍现,立刻记录。在一次浏览小本本的时候,她发现了这样一条消息引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一对年迈的夫妇向孤儿院申请领养一个男孩,阴差阳错,一个女孩被送了过来”。正是从这只言片语中,蒙格玛利整合出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并于1908年出版为《绿山墙的安妮》。安妮也有了一系列的作品,不过我也只读过这第一本,书友们感兴趣的可以选择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加拿大,处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时期。而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面积最小、人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省。小说中的阿丰利村就是该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极度不方便。村里的居民经济生活状况大都不理想,但岛上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与壮丽的海洋景观,一方面可以看出该岛生态环境好,未被污染;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此地偏僻落后,当地民生结构的原朴性几乎还没受到太大破坏。

 


二、安妮的到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绿山墙:爱德华岛上风景秀丽,是个美丽的地方。有一处古老而清幽的房子里,被绿色的藤蔓爬满房子四周,因而得名“绿山墙”。 

它的主人是一对兄妹——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因为考虑年纪大了,想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干农活,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接来了红头发女孩安妮。

红头发的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几经挫折下,由于一次阴差阳错,被带来绿山墙。尽管他们原本想领养男孩,最终安妮用她那一张喋喋不休的小嘴,博得了玛丽拉欢心。从此开始了新生活。

纵观整本书,不难发现她是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的女孩。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以及和吉尔伯特朦胧的爱情。



三、不同的安妮,生存当中暗藏转机。


生存的苦难

在小说的第一至六章,这个满头红发、一脸雀斑的小姑娘,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从此不得不寄人篱下,辗转在不同的家庭和孤儿院中,甚至同时照顾过多对双胞胎。哪怕去了绿山墙,也是为了生存。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幼小的安妮的存在,牵扯着我们疼痛的神经,不禁感慨,当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苦难的生活也是一份历练,尤其是在小朋友哮喘发作以后,处理妥当的安妮挽救了别人的性命。

她会变成怎样的人呢?

不是被收养人玛丽拉喜欢的类型。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的安妮,在短短的时间里从满怀欣喜沉入绝望的深渊。真希望这个喋喋不休,说个不停的安妮,能讨得他们两兄妹的欢心,可是,她不是被收养人玛丽拉喜欢的类型。但,安妮实在太可怜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才值得我们去同情,去怜悯。 

而这份生存,不止有安妮的,还有马修兄妹一家,以及小镇居民们。尤其,当安妮即将离开村落,拿着奖学金上大学时,死神却带走了她的支柱马修,病魔折磨中的玛丽拉眼睛也近乎失明,丧失生活能力。安妮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留下来教书陪伴着玛丽拉。

这里似乎除了安妮懂得感恩,也衬托出了当时那个大背景下,人们对生存的困苦和无奈。



幻想的生活

苦难的安妮,其实又是一个幸运儿!正如安妮所说:“我的未来就像一条笔直的道路,现在路上有了转弯,我相信那里一定有很好的风景。”虽然没有白雪公主那样的单纯,也没有灰姑娘那样的天生丽质和,也普通得就像个邻家女孩,但她生活在用想象力创造的美丽世界中,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以致于只休息一个晚上之后,就在遣返回孤儿院的极度绝望中,恢复过来。

成长的蜕变

玛丽拉曾经问过安妮:“你的身世如此可怜,可你为什么还这么开心呢?”安妮严肃地回答:“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只有你笑着对它,它才会笑着面对你,与其每天愁眉苦脸地,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这样我也可以让在天堂的父母安心。”这是多么精辟的见解啊!我们的生活的确如此!




读着读着,陪着她,看着她慢慢长大,蜕变成知性、优雅、富有灵气的、健康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于是,更加佩服她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她的世界里,溪水、玫瑰,甚至小树都是美丽的生命,她的影子和回声也是正在交流的知心朋友;安妮的想象力同时还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她的想象中,樱花是她的“白雪皇后”;苹果是她的“红衣姑娘”;林荫道是“白色的欢乐之路”;“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


在我看来,安妮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也就不会有后来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她就是我们心里,对美好希望的渴望的化身——通过努力,自我实现价值,进行成长蜕变。

  

说到这里,我的嘴角上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因为时间已到……可是,因为书中还有好多的好词佳句,就等着书友们去阅读感受吧。



例如第十五章:小学校里的“大风波”

那地方确实美。除了安妮,别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面,也会这么想的。这是一条窄窄的小路,弯弯曲曲,蜿蜒爬上一座长长的山岗,笔直穿过贝尔先生的林子。林子里光线穿过众多的绿宝石般的屏障,洒落下来,像宝石,晶莹无暇。小路两旁全是修长的幼小白桦,亭亭玉立,枝干白净,摇曳生姿。路面上蕨类植物、七瓣莲,野山百和一丛丛血红的浆果密密麻麻,此生彼长,空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鸟儿悦耳的歌声。树梢上轻风过处,传来树木的欢声笑语。要是你悄悄地走,还能不时见到野兔蹿过小路一一安妮和黛安娜有一次就遇到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出了山谷,就到了大道,然后又上了长满云杉的山岗, 直达学校。



附:


影视版:https://www.tvsou.com/storys/f52b97dd1a


电子图书版:http://e.dangdang.com/newsearchresult_page.html?keyword=%E7%BB%BF%E5%B1%B1%E5%A2%99%E7%9A%84%E5%AE%89%E5%A6%AE%E5%85%A8%E8%AF%91%E6%9C%AC


遇见“百千”,遇见美好


同胜学校 陈婕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感谢龙华阅读书友会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够相遇在这美好的夜晚,同时也感谢第四组所有小伙伴对我的帮助。刚刚得知群里四位书友在大赛中喜获佳绩,祝贺与羡慕的同时,我这个毕业于科学教育专业的语文老师,教了九年语文却有六年都在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感到压力又大了许多。昨天冬雪说不讲完吃不下饭,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今晚,我将向大家汇报我和我班的孩子们参加“百班千人”共读的那些故事,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初识“百千”


百班千人共读活动是2016年4月23日,由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周其星、周益民老师发起的纯公益活动,汇聚了马来西亚的郭史光宏、王乐芬、陈秀娟等26位国内外非常优秀的阅读导师。到现在为止一共开展了八期活动,第九期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参与的班级由第一期的102个班迅速发展到第八期的1076个班;参与人数由5035人增加到第八期的50724人。第九期,共收到1981个班级的申请,最后入选的有1754个班。2017年,百班千人已点亮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百千的行列。


据我所知,我们群里也有很多“百千人”。“百千人”还有另一个称呼——“疯子”,是的,这群“疯子”,绞尽脑计带着孩子阅读,可能还要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甚至是冷艳嘲讽,但是一颗心永远不变。

百班千人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请看下图。

首先是通过读写狮公众号报名,家委会统一购买共读书目,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共读,设计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活动。每一次共读,家长协助发朋友圈,建议教师用美篇整理,读写狮公众号会择优发布。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全国各地的老师开展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地借鉴。而且还有两次导读活动,一次是导师在微信群向所有老师解读共读书,一个礼拜后,导师通过微信群给全国的小朋友讲课,我们把直播机器人拉到班级微信群,孩子们就可以在微信群直接听到导师的课了。      

这次导读,导师不仅解读这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同时还会布置一些创意写作的题目。 整个活动围绕一本书展开,从组织购书、教师共读、学生共读、创意写作,会经历21天。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整理班级的共读资料,参加集体奖的评选;每个班还可以推选五份孩子的创意作品,进行参选。获奖的班级和学生,都会有奖状和书籍奖励。如果班级获得集体奖特等奖,则全班下一期的共读书全部免费。

二、爱上“百千”

我们班是从第三期共读开始加入的,到现在,已经参与了七期共读。家长们从刚开始的被我“逼着”参加,变成了现在看到报名信息就赶紧催我报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第一次参加时,我们遇到了各种麻烦,共读的效果并不明显。寒假期间,我重新整理了思路,读了很多有关绘本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然后给大家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这封信,我打印出来,郑重地发到了家长手中,也许因为我的真诚,也许因为我的班主任身份,结果是,54个家长都报名了。

这就是我当时写的那封信。

就这样,我一点一点地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后来的共读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第七期、第八期和第九期共读,我们班都是全员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收获满满。

我们班两次参加集体奖的评选,两次获得特等奖,这还是百千的首例呢!有11个孩子的创意写作作品在全国获奖,第八期我们班投稿五份,五份都获奖了。

之前我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是很茫然的,现在,拿到一本书,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能独立设计导读手册,开展阅读指导活动;之前,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一节节公开课的打磨上,现在主要思考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课程上。我减少那些机械重复的做题训练,腾出时间跟着百千做整本书阅读。同时,展开了班级漂书和年级漂书等活动。学生在读整本书、进行创意写作,画思维导图、演经典情节等一系列活动中,努力建构读、写、画、演一体的语文课程。

 我们班的家长也收获了很多,我们班冯若依同学的妈妈,写了一篇文章,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这篇文章首先发表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上,后来被读写狮公众号转载,在这里摘录两段——

            

孩子们也爱上了阅读,班级孩子个个都在喜马拉雅上开了账号,人人都是小主播。而且我们每天都有朗读作业,不是在喜马拉雅,就是在QQ群或者晓黑板里面接力读书。中午到校后,个个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在共读的过程中,更是成长了许多。

这一切,都朝着我预想的方向在发展。说实话,共读到现在,我们都觉得,是否获奖一点都不重要 ,共读过程,亲子陪伴,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这是我们班孩子的喜马拉雅:

刚开始用喜马拉雅的时候,我是为了讲故事给我女儿听,因为她总是要我重复读同一本书,有时候一本书要读十遍甚至是几十遍,所以我就想到了把故事录下来,随时可以放给她听。我接手这个班后,每一次我们要读的书,我都会在喜马拉雅里录,我自己喜欢的书,我也录在里面,不知不觉,就有了十七个专辑。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听众订阅我的栏目,每天的播放量都超过一千。我和我们班的孩子都爱上了在喜马拉雅里录故事。

为了让孩子们阅读留痕,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用阅读存折记录。


后来,我们自己打印了阅读登记表。


现在,我们用的是一个电子版的登记表,特别好用。家长们每天用手机记录,老师可以直接登陆后台查看数据。


如果大家也想要用这个系统,可以加QQ 550425198了解情况。


三、走进“百千”

接下来,我以百千第八次共读《天空小熊的第一次探险》为例,谈谈我们的读书故事。



这本书讲述的一对北极熊兄弟寻找妈妈的故事,因为地球变暖,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北极动物,都在往北迁徙。这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

拿到书后,我制作了共读计划,设计了七次活动,后来,做着做着,就做了八次活动,孩子们做线上分享,是在读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


每天,群里都会有老师分享他们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这一次共读,我应该提前做了计划,就一直按着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感觉很扎实,没有那些花招。这次共读,我们完成了四份阅读作业单。


每一次共读,我都整理成文,发布在我的公众号或者美篇上。

第八次就是孩子们进行创意读写,我们班选做的是代表人类写一封道歉信给动物,或者以动物的口吻写一封绝笔信给人类。当然孩子们也可以选择继续做一个关于冒险的绘本,比如《天空小熊第二次探险》等等。

最后整理资料参加评选的时候,我们班还有近20位家长写了参加活动的感言,百千已经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大家的心。

梳理整个活动过程,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很多


我们班的获奖评语这样写着:


每一期,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每一次,我们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展着读书活动。活动中,老师、学生、家长、导师、作家、编辑也形成了更大的文学圈,大家在共读中,让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成为了可能,从而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还是很喜欢共读,也许因为孩子们还是低年级的原因吧。但是读了《书语者》之后,里面的一些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阅读是很私人化的事,孩子的性格不同、兴趣不同、学习基础不一致,共读一本书是否可行?21天才读一本书会不会扼杀部分孩子的热情?也希望能得到中高年级老师的指导。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