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何事业与饮水思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言


   学校是做什么的?王阳明先生在《传录》中说得最明白:“学校之中,唯以成徳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徳,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这其实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大学》)地进一步诠释。一个人于学校中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澄明自身的德性”,自身的德性澄明了,就相当于为生命夯下了最厚实的根基。德成自然性舒才展,根实自然枝繁叶茂,一个人早一天学到此,那他的人生路也自然早一天豁通,早一天明朗。

   很早以前,我就以为,一个好的学校,至少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具备一批既有德又有真学问的教师,二是要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三是要有足够大的操场。第一点无需多言,一个真教师胜于一切硬件。而图书馆和大操场则分别是育人灵魂和强人体魄的地方,自然缺一不可。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多方面都在逐渐缩小,但在公共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的配置上,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是落后到无以言喻。此点没跟上,再弘大的中国梦都是浮云,即使到时候其他指标都达到了,那也只是一个“空心的中国梦”——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图书馆投入为何不可落后?只需看由它引发出来的另一个指标——国民年均阅读量(相关资料网上可查),即可一思自解。单拿2016年国人相关读书数据来说,谁见了都会汗颜——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而与此同时,韩国是11本,法国是20本,日本是40本,以色列是64本……

    说实话,成人一年完完整整读了4本书的,入社会以来,不,应该是说从小到大,我都很少见过。那数据只有偏高,绝不存在偏低的可能。至于学生的阅读量,那就更没什么值得多谈的了,受功利的应试教育影响,从进学堂的第一天起,直至大学,甚至是博硕一类,哪个学生不是时时刻刻被压抑着,被强迫着,被效用着?阅读离他们远得很——一来他们缺少那种“多读书,读书好”(读了多少书跟上了几年学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得分开看)的家风传承,二来在“一切为了考试,成绩为王”的大环境下,他们根本不愿意,也难以分出过多可用来看书的时间和精力。

     阅读到底重不重要?答案自是不言自明,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最好的教育是“行不言之教”,何谓不言之教,说得简白一些,即是一种“不需靠语言传授,也无需人去教,学生自然自通”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吗?当然有。一类是诗书门第,德高世家,这些家庭里的孩子不用人教也自会从他们前辈们那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里外熏陶,进而不言自通的;二类即是靠“读书破万卷”的那一类,他们在大量的书中自学自通,也是不需要人教的,最后自能成其独树一格。

    这两者有共通的一点——书读得多,自学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

   凡是大思想家,大学问家,莫不是靠大量地阅读,自觉地自学,自思,自,自省,自新,自化,然后再豁然贯通,自成一家的。

    ……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很大一部分取自于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而这其中“图书馆规模”,“阅读氛围”又是其重中之重。倘若书院未来精力和财力都足够充分,我们的公益事业也会朝着“捐建乡村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懂艺术,学会感受美,增强美的教育”两大方向迈进,那是我们看得到,也触摸得到的诗与远方。我们深信,我们也正在一步步向其走近。


                                     ——正己立人书院

 

  正己立人书院核心课程列表(单科具体介绍附在本页面之后半部分,持续往下拉动即可阅览详情):


            国学经典原著入门班

(适宜五岁以上幼儿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建议长期学)


            国学经典原著常规班

(适宜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融会贯通新思维看图写话班

  (适宜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日后写好作文打下扎实基础)


           融会贯通新思维写作班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古诗词鉴赏与古典文学班

(适宜于初一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广义国学与综合文艺班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正己立人书院图书室简介


   没有大量的书籍怎么能叫书院?我们从建院之初就想到了图书室一定是书院的重点投入和建设项目之一。其功用包括但不限于:助力学生全面打开眼脑心胸,帮学生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拓宽并深化学生的阅读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学会做读书笔记(包括但不限于摘录摘抄笔记,评注随感笔记,百科贯通笔记,疑惑存留笔记等),促成学生渐渐掌握自觉自学自通的能力……

    图书室的创立另一方面也协助于教师的授课,书院几乎所有课程(数理除外),都是按半节课授课,半节课阅读模式进行的,此举除了让教师和学生都保有充足的自主自由时间和空间外,原因还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尽可能多地看书,使学生早日养成“爱读书”的惯,自觉自学地惯,少依耐外界的惯;二是促使教师课上尽量少说,少讲,讲就讲精辟,力求至简至约,听者一闻即可了然于心最好;言语出时,“主体突出,重点明确,点到为止”,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发问,独立思考,明辨笃行”的能力。


               国学经典课程详细介绍  

        

      经典国学凝聚了中华文明中最精华,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中华大圣大贤们的高度智慧结晶,更是一个人读书的根之所在。一个盛世出现前,都有一个相应的文艺大繁荣,汉,唐尤其明显。光看唐朝用来取仕的必读必考书目,就知道这个盛世出现得绝非偶然——不论大官小官,腹中都是不缺真才实学的。他们以儒家和道家经典做硬基底,其他百科也多有涉及,几乎个个都是“通儒”。试问,有这样一群内在充实,思想饱满而开明的人在位,国家怎么可能不走向繁荣,走向昌盛?

   书,首先要广泛地读,这是量的前提,其次到最后都会不自然地想回到根本上来,就如同那些“行万里路”的人到最后无不是找回了心灵上的归宿一样,这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化过程。倘若能一边傲游书海,一边不离根的所在,那就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因此,国学经典原著,艺术与美育,文学与写作,综合兴趣培养,在这里都可以同步自由选择……(更多拓展延伸,可细阅公众号中本人原创长文《我的读书路》)。


           国学经典原著入门班


            童蒙养正 正始之学


(适宜五岁以上幼儿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建议长期学)


    学科目:《说文解字》《论语》《古诗三百首》《孝经》《弟子规》《笠翁对韵》


     国学经典为什么要从读原著开始?


     打一个比方,任何食物,人吃到最后还是觉得原汁原味的好,有机无杂的好,加工得越少越好,越天然的越好。读书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去看什么名教授讲的《论语》,名人讲的《二十四史》,永远都及不上自己将原著拿来从头到尾自读一遍。单拿《论语》来说,中学课本中零星选了几句,市场上也有不少《论语》个人注释本,精选本,但请记住,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东西都是片面的,有的甚至毒害人至深。比如读中学时,我学了那几句课本上摘选的仅仅十二句《论语》语录,差点就对《论语》失望至极,要不是后来自学完《论语》原著全本,哪能知道《论语》原来是这样的有趣,这样的弘大。

   中国跟西方最大的不同除了中国人善于向内求,好静,西方人贪于向外求,好动外,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人思维是活的,是新的,是顺应自然的(不求为了什么,忘我的过程,无目的的纯诚),是时刻可变可易的,而西方人则喜欢滞著追求那些固定的,普遍的,有功用的(先想“为了什么”,再考量结果,然后再去做),可立标准的东西(如今的国内教育应试体系几乎全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学生学起来无不是累心,役心得很)。《道德经》原著,仅短短五千余字,但只要真正读过全本的人,无不觉得其中蕴藏着无以数计的生活哲理,人生大道。一万个人读后,自可产生一万种《道德经》之义,并且,这其中绝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同理,真正学了《论语》原著,你自可悟出一本属于自己的《论语》,那里面依然无对无错,你读后有了自己的独立观点,自己的独立判断,那就证明你是真有收获的——这里面当然有一个前提,即你读的《论语》一定是《论语》的全本原著,而非外人强加给你的变异体。试问,假若你光读了课本上,或是其他《论语》精选本中的那几句《论语》碎屑,没有整体细研过《论语》原著,你可能读出夫子的大气,平易,真实,和蔼可亲吗?你可能读出颜回的深厚,子骞的独立,子路的率性吗?恐怕不能!(更多拓展延伸,可细阅公众号中本人原创长文《读原著,才是“读书”的原义》)


              国学经典原著常规班


        百年树人 从读经典原著开始


(适宜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学科目:


    第一轮:《论语》《庄子》《诗经》《古汉语,古文字常识》

    第二轮:《大学》《孟子》《楚辞》《传录》

    第三轮:《道德经》《易经》《中庸》《内经》


               文学写作类课程简介


    进入教育领域伊始,我第一次听到有“补作文课”的说法时,还异想天开地兴奋得很,心想补作文的老师应该都是作家协会的吧,要不然怎么诠释“教,效也”的定义呢?后来才知道,是我想多了——当我亲眼目睹到这些所谓补作文的老师大多都是空壳子,仅靠卖弄些细枝末节,全都没有自己的作品那一刻起,我对教育这个细分领域便失望到无以复加。后来,我直接跟学生们讲:“你们以后遇到一个要教你作文的老师,你首先就要问下他自己会不会写,问下他对文学是否真的存有一种敬爱在里头,如果他的回答是否定的,或模凌两可,或吞吞吐吐,你就根本没必要让你父母去为你花那个冤枉钱——浪费钱是小事,在那些老师的无良课上浪费了生命宝贵的时间才是最大的不值。”如果要问怎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最佳的答案永远都只有一个:多读书,多读书,还是多读书!

   在多读书的同时,或是之先,有一种东西同样很重要。这就要从《传录》中的一个小故事说起了: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旁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现在多数学生的毛病是躁动不安,是应试教育给他们造成的紧张压抑和急功近利。比如,我有一次给一位初三的女学生上课,跟她在课上说到《诗经》,提到《庄子》,她竟然无知地说那些都没什么用,她只想要一个能快速写出满分作文的方法,听她这样一说,我直接答复“换老师,这事儿我干不了。”说实话,有这个学生一样毛病的学生还真不少,只是其他人没表现得像她那么明显罢了。此种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毛病不除,就算是跟老师学一生一世,也不会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

     写好文章难吗?并不难。我记得曾在一本书里读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大概是说一个人很想写出好文章,但又不会,于是他跑去问他的老师,老师只告诉他:“文章无定则,做一个真实的人,然后只要将你所见所闻所感真诚不欺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这个人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但还是愿意尝试着去这样做,他没有技巧,只求足够真实——自身真实,写文章亦至真至实。就凭这一点,后来他果然成了一名大作家——原来成为作家,其简单如此。由这个故事,不得不牵涉到另一问题——写好文章之前需要有什么?

   《传录》中讲:“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要想真正地爱上文学与写作,它的正向之根在哪里?在对“真,善,美”的敬畏,自修,体悟和养成上。中国人讲,文如其人,人全了,文自然不差。一个人倘若没有一份能感知,欣赏,并融入到“真,善,美”中去的心灵,只想一味舍本逐末地去搬弄,或是模仿一些别人所谓的经验和方法做事,到最后无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俗语云,“水有源、树有根”,对于毛病,要拔根塞源,而对于天性里光明的根,自然需要正本清源。本正了,源清了,核心之基夯实了,方向不混乱了,至于后面的成才,成大气候,那都是顺带的结果,属于一种自然而然。

   一棵大树的长成,至少都是要满足两个条件的,一是根固柢实(对比于人来说,即是人自身要有一定“真,善,美”的先行修养),如同好文章背后的深有灵气,意境,和生命力;二是长时间地浇灌(换作人来讲,即是要坚持长期大量地读书),如同好文章的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

  (更多拓展延伸可细阅公众号中本人原创长文《我是怎么喜欢上写作的》)


           融会贯通新思维写作班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按基础分阶段教学,建议长期学)


  坚持让学生惯大量阅读的同时,以一种以身作则,贯通百科,引古穿今,读一透十,融《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舞,戏剧,曲艺,影视于其中的全面发散性思维教学,砥砺引导学生学会将心放慢下来,从心忘我地去感知幽微与平常处的“真”和“美”。所引用涉及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绍明文选》,《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太平广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朱自清全集》《鲁迅全集》等。


        融会贯通新思维看图写话班

  (适宜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日后写好作文打下扎实基础)


       看图写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往浅处说,它是对画面内容的简单介绍,往深处讲,它却是在考验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及鉴赏能力——试想,假如孩子眼前的“画”为一幅传世名画,你看是不是如此?

    倘若只是完完全全地,照本宣科地,依葫芦画瓢式地,按照“所谓‘时间,地点,人物’”标准惯例将画里内容描述出来,那不叫“写话”,而应该叫“写说明书”——把名称,程序,功用,性能说清楚即可,全无一点美感可言。

     真正的写话,写的应该是话,话是什么?话是人说的,或是人心里想说的,人是什么?人是万物之灵,人是有艺术审美,道德修养,广泛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高级动物。真正的写话应该是写人的话——有人性,有灵气,有想象力,有真,有善,有美感,注入了人的情感的话,而非机器的话,更不是简单地揣摩,模仿,照搬,套用固定的公式,刻守成规,处处不离逻辑……

   我所遇到过的低年级学生中能把看图写话写得好的很少,他们大部分都被庸师和应试体制给毒害了,而且毒害得很彻底——本来都是一个个活生生,可爱,精灵,率真的人,写出来的话却是一段段极无聊,极枯燥乏味,极没有生命力的话。扼杀孩子的精神和思想,有时候甚至要比折磨其躯体残忍万倍,可如今教育领域里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地干着这种无良之事的人还不在少数,这难道不该引起重视吗?

  不过,曾经也有几个小孩写的看图写话,让我印象很是深刻。

   一是一个小女孩,那一回我给了她充足的时间,让她慢慢地把她最想写的最真实的故事过程写出来,她做到了。以前她也是那种焦灼不安敷衍应付式和挤牙膏闷思苦想式的学生,可那一次,她没有,她是神全气聚,不急不躁,不紧不迫,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写了整整四页多,花了接近一个多小时。读时,其字里行间一种久违的自然感,真实感,落地感顿时在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那一刻,我对这文字背后的那份小小心灵也蓦地生出了一种莫大的敬意。我当然要狠狠地夸她一回。可当她把她的作品拿给正在外面等候她的她妈妈看时,她妈妈回的却是冷冷的一句“你知道我在外面等你等多久了吗?”紧接着就是机构一女负责人附和家长地一句“下次写快些,不用写那么多的,满足了要求就可以了噢”——其语气表面听了虽觉温和,但我从中听出来更多的却是一种愚昧和无知。那女负责人不是赤裸裸的狼性杀手,而是一种更为可怕的类型——腹无诗书,表演能力十足,矫伪至极的阴柔型杀手——如今这类人在教育圈子里多的是。

     还有一个孩子的写话也很让我难忘。每次我把打印好的一张大图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对其充分发挥想象时,这孩子想的尤其开阔,尤其洒脱,尤其新意叠出,他写出来的“话”自然也是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我初时就禁不住纳罕,他如此独树一帜,出类拔萃的文学素养,到底是出自何处呢?深究开去,答案又在我的意料之中——“多看书,多看书,还是多看书”。这孩子在家里据说一有时间就书不离手,什么书都看,神话,武侠,玄幻一类是他的最爱。在学校,我后来也发现,小书柜前出现次数最多的人也是他。惯与书作伴,是一个孩子开心至乐的源泉,更是一个家庭莫大的福分。

      另外再说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小胖,很有灵气,也很有善心,这些应该感恩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的写话不能说很完美,但是如他的人一样,读起来却倍觉零距离,又常有许多让人感动不已的真切处。记得有一次,他跟我说他不知道花怎么写,我答复他“你回去到公园里看看就知道了”时,并没十分在意,因为以往我对其他同学这样回答后,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后续反馈。然而,小胖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不仅亲自一个人去花园看了花,还把每种花的花瓣数都数了出来。一返回学校,他不仅把这一切全然向我说了,还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有的花的花瓣是五瓣,有的却是七瓣?为什么有的树上只有花而没有叶子?为什么有的花香味浓,有的却很淡?……”谁能说,作为一个教师,能教到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一种幸运?给这样的孩子上课,心里能不欢喜?碰到这样纯洁的灵魂,能不叫人怜爱?

    ……

  更多拓展延伸,可详阅公众号中本人原创长文《孩子,你们生来就是无所不能的》


    融会贯通新思维看图写话班


         拒绝压抑  摒弃束缚

         天马行空  自由畅想


  (适宜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日后写好作文打下扎实基础)


     以培养孩子广泛阅读兴趣为首要方向,以国学经典文化为依托,以古今中外经典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百科奇观……为补充,全面呵护住孩子的天真无邪,激发出孩子无穷的好奇心,想象力。真是美,善是美,诚是美,信亦是美,朴素是美,忘我的想象亦是美……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法则,有的只是一片浩瀚无际的书海,有的只是一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率性,逍遥,自由之境。教师授课所引用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史》《子》《集》中蕴藏的经典故事,民间故事,其他还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谜语大全、儿童故事、幽默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儿歌、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具体如《中国圣贤经典故事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集》,《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集》,《中国神童故事集》,《中国中医,神医故事集》,《中国汉字故事集》,《中国德育故事集》,《中国琴,棋,书,画,舞故事集》,《中国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中国武侠小说全集》,《稻草人》,《大林和小林》,《四季的风》,《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汤姆历险记》,《绿野仙踪》,《小王子》,《纳尼亚传奇》,《曹文轩作品集》,《国际安徒生童话大奖儿童文学作品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作品集》,《常青藤国际文学奖儿童文学作品集》……

     


              美育与艺术类课程介绍


   好多次,我在教室给学生们讲课时,都目睹到过这样一幕景象:一道道夕阳柔和的光,从天边处出发,无声地铺在了对面不远处的一幢幢建筑上,有时是布满了整个建筑群,而有时又是依偎在处于首栋建筑位置的侧面,还有的时候,会落在郁郁葱葱的某颗树上。墙壁上,或是树上的绿叶染上了夕阳那抹淡黄清透的光后,立即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韵致来,带着宁静之美,无声之美,和谐之美,自然之美……每每这时,我都会被大自然这极常见的一幕(正如庄子所讲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深深震撼住。有几回有学生于此时注意到我后,问我怎么了,他们朝着我的视线望去,也没看见什么好看的,当我告诉他们那一番“美的感受”时,他们很不以为然,有的甚至直接说我“太奇怪了”。对此,我能说什么?又能辩解什么?

    教育产业化,学校商业化,行政化,考试僵硬化,教育机构,公立私立学校多是由商人或官员管理,而非由真正懂教育的人来掌控,凡是与树人,塑魂,立德,审美等相关不产生利益的良知教育直接被摒弃,凡是与分数,排名,升学,竞赛,获奖,过线率等相关能产生巨大利润的功利教育被无限抬高,倘若长期以此下去,不及时变革的话,?”怕是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了。

    吴冠中老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美盲为何比文盲可怕?答案很简单——真是美,善亦是美,美盲之人自然亦是缺少“真”和“善”修养的人,这样的人难道不可怕吗?)多年前,蔡元培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杰出育人观点……我想,这些前辈们的真知灼见,真的是时候该引起重视了!(更多拓展延伸,可细阅公众号中本人原创长文《我的审美历程》)


             古诗词鉴赏与古典文学班


   全面提高学生的诗歌与文学鉴赏水平,诗歌以《诗经》,《两汉及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为底本,古典文学则以《经》,《史》,《子》,《集》为依托,十八般文艺为补充,让学生深入感悟古典文学之美,深化美的修养的同时,顺带地完善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广义国学与综合文艺班


   海纳百川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同时,还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思想学、美学、史学、汉字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所引用书籍包括但不限于《史记》、《汉书》、《古画品录》、《顾恺之传》、《林泉高致》、《画禅室随笔》、《画学秘诀》、《琴史》、《太古遗音》、《溪山琴况》、《新琴史》、《玄玄棋经》、《围棋发阳论》、《论书》、《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舞蹈与传统文化》、《舞蹈文化与审美》、《乐府诗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通典》、《文史通义》、《书经》(即《尚书》)、《九种纪事本末》、《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国史大纲》、《宋元戏曲史》、《缀白裘》、《考信录》、《淮南鸿烈集解》、《礼记》(戴圣)、《墨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左传》、《六祖坛经》、《后汉书》、《三国志》、《论衡》、《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陶渊明集》、《王右丞集》、《王临川集》、《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香山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苏东坡集》、《孙思邈传》、《王羲之传》、《蔡文姬传》、《乡土中国》、《古文辞类纂》、《近思录》等。

  


               

                          饮水思源

             


     也记不得是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时,老师教我们当借了人家东西要还给人家时别忘了说一声“谢谢”,当你受了别人的帮助后,也要记得道一声“谢谢”,至于被谢的人,自然也要谦逊地回答一句“不用谢”。初次学到这个新鲜的知识后,我们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一下课我们便有事没事地向别人借东西,或是别人不需要帮忙,我们也硬要去帮他一把,为的就是把方才所学的新知识拿来操练操练。受别人一句“谢谢”,似乎很好玩儿;自己回声“不用谢”,更是觉得富有,大气得很。一开始我们都是不在意的,纯因好奇,把它当作一种娱乐而已,也从没想过未来做什么事也一定都要这样,可如同所有历史制度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惯性一样,对于说“谢谢”,“不用谢”这一言行小节,我们于后来也可以在不需要别人提醒的情况下渐渐惯了,到最后也终于化成了一种共识性的社会礼仪,全然贯穿在每一个“文明人”的一生中。

    只是,惯归惯,至于“为什么在受人帮助之后要说‘谢谢’”这个深层次问题,我也是到很久以后才稍稍想明白了一点——只是一点,更多的还要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慢慢再去深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也是儒家思想的一大核心呈现方式。先前早有谈过,夫子重的从不是礼那表面的“繁文缛节”,更多的是“礼”背后那颗待人接物的诚敬之心。礼不仅是一种文明之美,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礼”让人自觉收敛住后天人性里外放的一面,自觉克制住后天沾染上的那份过厚的私欲,最终达到的是“诚其意”,“正其心”,“安于仁”。

    因此,古人的“谢谢”显然要比现代人来得郑重,来得虔诚,诸如“承蒙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如此厚赠,实深惶悚”等礼语数不胜数,我由此中感触最深的是那“承蒙”,“荣幸”,“惶恐”,“感恩”几词。“在下面接受,托着”称之为“承”,“覆盖”,叫“蒙”,“蒙”又引申为一种“关怀”。这些词合起来打个比方说就是,“我此刻是一块干旱的土地,你是一汪清泉,本来你可以流向很多地方,但最终你却选择了流向我,滋润我,关怀我,能受你这大恩,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同时也让我感到‘惶恐’,我惶恐的是一时不知该如何才能回报你这份恩情;如果不能亲自向你回报你施与我的这份恩,那我也一定会把这份大无私传承下去,或是播散开来……”

     如今的学生,教养次一等的是压根就不知道感恩,稍好一点的也只是仅仅知道感恩父母,那种心胸和视野还停留在一个异常狭隘的层面。中国那些真正的大圣大贤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天下,人类,甚至是六合之外的角度看问题的,比起他们的格量,如今的诸多所谓“名人”,“成功者”一流简直就渺小,鄙陋得如蝼蚁无异。有一次我跟一个学生说:“除了父母,亲人,你的朋友,你所认为的那些对你好的人值得你感恩外,大气,阳光,雨露,和风,细雨,自然,“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有明法而不议”的四时,“有成理而不说”的万物……这些一直同样在呵护,养育着你生命的元素,难道就不值得你感恩吗?他们普照无别,厚德载物,博施不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弗居……这些品质难道不值得人类学吗?我们不仅是父母的儿女,更是天地的儿女,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敬畏善良,更要感恩天地,敬畏自然,假如人人都有这种高屋建瓴,天地一体的大情怀,大修养,那‘四海之内皆兄弟’就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也早应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既然都同属天地,自然的儿女(如同庄子所讲的‘万物同根’),那哪里还该有自相残杀的战争?哪里还该有“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一说?哪里还该有各种冷漠无情的伤害?哪里还该有欺骗,歧视,贪婪,恶毒,奸诈,禽兽不如等一类的无良黑暗之作为?”

     ……

    书院的开始处我就想到了很多,其中有一点考虑得很是慎重——财置于谁处,无论多少,都是一种大责和大信——本质即是一种债,还债者怎么能不对债权者(自然包括天,地,人),怎能不对天地自然怀有一份“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敬畏,感恩之心?

    君子忧道不忧贫,我从不担忧真心付出的人会没有收入,我担忧的是收入高了后,自己是否会堕落,是否会变得不是出发时的自己了,是否会不记得来时的路?是否会与其他多数教师一样——一开始是个教师,后来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一个奸商,做人做事,言行处世里都充斥着满是铜臭味的奸商思维?

   但愿不会这样,尽管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容易陷下去的坑,可我更加深信——接下来的每一步,我当能独立做主,当能独立从心而行,当能独立正己守一。


             


               以一颗感恩的心开始


   书院核心课程列表回顾:


            国学经典原著入门班

(适宜五岁以上幼儿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建议长期学)


            国学经典原著常规班

(适宜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融会贯通新思维看图写话班

  (适宜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日后写好作文打下扎实基础)


           融会贯通新思维写作班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古诗词鉴赏与古典文学班

(适宜于初一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广义国学与综合文艺班

(适宜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建议长期学)

   


    (更多课程,以后视情况再增加)

           


          不忘初心  感恩常在


      正己立人书院感恩回馈:


      开业即赠送三大好礼:

             

        常规课程均一价:1200元每学期,按一周上一次算,约十五课时。


        平常上课时间:

        周一到周四:16:00~17:30(下午)

        周五:16:00~17:30 (下午)

                    18:00~19:30 (晚上)

        周六,周日上课时间:

        上午, 8:30~10:00(第一节)

                   10:10~11:40(第二节)

        下午,13:30~15:00(第一节)

                    15:10~17:40(第二节)


       作业检查辅导以及阅读惯养成时间:

                    晚上18:00~20:30

    补充:

    平时作业检查完后,以及平时,周末任何时候上完课后,都可进入阅览室自由阅读。


     开业感恩一,首年,任报两门,立即可享第二门半价。每一门相当于900元一学期。   


     开业感恩二,在第一个优惠上再送价值1200元一学期的晚上作业辅导,限额25名。(周一到周四晚上18:00点后免费作业辅导,辅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纠错,查漏补缺,疑难解惑……)


    开业感恩三,首年,任报一门,即可免费参与周一到周四晚上18:00点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多读书,读书破万卷——‘好读书’阅读惯养成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在阅览室里自觉养成爱好广泛阅读的兴趣,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独立审问,独立明辨,独立思考等能力)。“道德修养,文化水平,自身素质”因大量阅读而改变,每天搭一趟阅读的地铁,十年后换一个脱胎换骨的灵魂。


   注:如因客观原因不能享受以上优惠(如距离太远,平时接送不方便,18:00后无法来检查作业等原因),只能平常下午或周末来单独上课,则可另享,首年,任报一门,立减100,任报两门,在第二门半价的基础上,再立减300,相当于750元每一门每一学期。

   


   远期回馈:


   任何一位学员,凡在书院学满三年(不限课程类别,只要连续学满六学期即可),日后续学,学费全部半价,即600元每学期,每十五课时。


(更多未尽事宜,未来可在正己立人书院学员成长记录独立原创众号:读原著(ID:duduyuanzhu)中细阅)


    一点近愿:


   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民工子女,工农子弟,均可向书院书面申请“免费学”,情况属实,通过率是百分之百。


     未来暑假书院有组织去贫困乡村学校捐书或支教的公益活动,书院学院学生亦可申请同行。

    

      ……


      完全公益化,做精做诚自己,由内而外,顺带地向外传递更多的光和热,是书院的终极方向,我们感恩于这一路上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饮水思源,砥砺前行,风景从不在远方,只存在于我们永不变样的初心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