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这里是北大妈+打造的互动亲子平台,

分享海量育儿知识,

为父母提供儿童成长所需精选内容,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


文:耶雅亿

妈妈真棒念念碎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心灵太复杂,没有孩子那么简单纯粹,导致会错读孩子单纯追求完美的心,并且粗暴地对待他们,给了孩子一次又一次“后妈脸”。


01

每次带儿子小撒去别人家玩,我们都提前约定设置闹钟,闹钟一响就告辞。在4岁前,这招很管用,小撒说到做到。可是,伴随着他的长大,闹钟的权威性开始动摇。


他抗议:“妈妈,你不给我自由!”


作为知识分子妈妈的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自己带着一顶“剥夺孩子自由”的帽子。但是,小撒振振有词:“闹钟一响,你就把自由锁进闹钟里。仙女教母也钻进闹钟里,然后后妈就出来了……”


小撒刚看了好莱坞大片《灰姑娘》。他认为闹钟(类似于电影中的午夜钟声)一响,我就收起“仙女教母”的慈祥,变成了一个吆喝他回家、上床、洗漱的“凶狠后妈”!

 

那晚,在小撒睡后,我向爱人表达心中疑惑——我致力于用爱和自由来陪伴小撒,为何被他认为具有“教母”和“后妈”的双重人格呢?


爱人在对我一番安慰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有时候,你像个闹钟妈妈。当小撒还在探索的时候,你像闹钟一样打断他、打岔他、让他感到厌烦。”


爱人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昨天,儿子放学回家路上要吃棉花糖。他用手撕着吃,我让他用棍子举着吃。儿子用手把大大的棉花糖捏成一块块小球,我骂他:“多少细菌啊,你浪费东西!”。最后,失去兴致的儿子把棉花糖一脚踢飞,我一边数落他浪费一边让他捡入垃圾桶。


我的怒气还未消退时,儿子又去扒拉垃圾桶里的垃圾,我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于是,原本美好的一个下午,在他的嚎啕大哭与我的焦躁不安中,荒废了。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好多次。


我虽然在事后给儿子道歉,但是还是感觉很伤彼此的感情。


爱人以这件事为例指出我的问题所在:“伤害孩子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怒气中的情绪。”


爱人说:“最伤孩子的,不是后妈的心,而是后妈的脸。就算你再爱儿子,当露出后妈脸时,他就拒绝你了!在受伤的感觉中,你说什么金玉良言他都吸收不进去。”

……

02

爱人的话深深进入我的心,我又看了一些相关的育儿书。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她说:“你宁可不给孩子一颗好心,也给他一个好脸,他一定成长得好。好脸能给儿童提供情绪安全的基础,其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一些行为。但是,好脸必须稳定地给下去。”


后来,我又陪儿子重看了一遍《灰姑娘》的电影。


仔细观影中,我发现无论是灰姑娘的亲妈,还是教母,她们出现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给孩子快乐的一张好脸。至于那个后妈,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她有一肚子坏水却对灰姑娘彬彬有礼,假装微笑,灰姑娘也尊重爱戴她;直到她露出一张狰狞的后妈脸,说出刻薄贬损的话之后,二人的关系才每况愈下!

 

哇!一部电影里竟蕴含着如此大的家教智慧!于是,我将育儿名著和格林童话中的启发与生活联系起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当小撒一次次挑战我的情绪底线、气得我火冒三丈时,我一遍遍告诫自己:

“不给孩子后妈脸!

不给孩子后妈脸!

不给孩子后妈脸!……”


最想动粗时,我会先去厨房和洗手间去安静一会,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带着微笑走出来“坚持原则”,以较为平和的语速和语气跟他好好说话。

 

03

有一天,我带小撒去郊区的亲戚家玩。亲戚家条件有限,厕所马桶比较脏。小撒死活不肯在那里拉大便,最终把便便拉到裤子上。


我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此前进行无数次说服、威逼、利诱,折腾得精疲力竭,却要面对一手臭臭、满地污秽、令主人尴尬等局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摁小撒在床上,狠揍一顿。但是,我在关键时刻克制住了自己。我先将小撒交给公婆,把自己锁在洗手间,一边做清洗工作,一边给自己励志说:“我不是后妈!我是美丽、慈爱、聪明、优雅的教母!我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情!我一定不生气!……”


当我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我才走出洗手间。我心平气和地给小撒换了新裤子,然后问他:“以后再到这里玩,我是不是给你准备一个便携式马桶?”


小撒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看到我保持着一张“亲妈脸”,小撒变得很乖,后半天都没怎么捣乱。


说来也有趣。下午的时候,小撒约我“出去走走”。当我们走过一片稻田时,他说自己想拉臭臭。我扶着他,蹲在田野里。他很快就“如厕”结束了。我好奇地问:

“为什么你不用马桶,却愿意在这里方便呢?”


小撒说:“这里好啊,风吹啊吹啊,把臭臭的味道一下就吹没了!”


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幼儿的很多行为背后是有深刻原因的!这个不肯拉臭臭的捣乱行为,或许正是小撒进入幼儿“审美敏感期”中的反应之一。


我此前在怒气中,以为他是故意捣乱、嫌弃穷人、不懂礼貌……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给孩子误贴的标签呢?


或许是因为我的心灵太复杂,所以才会错读孩子单纯追求完美的心态,并且粗暴地打扰和对待他们。


还好,我控制住了自己,否则不知道会扼杀孩子对美自发的追求。


看来,孩子真是家长的老师!怪不得,哲人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这句话,恐怕我还要用一辈子去好好理解呢!


- END -

作者:耶雅亿,妈妈真棒特邀作者,毕业于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现代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国际学校。教学闲暇时,喜欢记录点滴思考,专栏作者,出版《爱碰撞——陪你走过青春期》等教育书籍。遨游于国内外优秀绘本,精挑细选,坚持为7岁的儿子Samuel“睡前朗读”。

「互动交流」

最伤孩子的,不是后妈的心,而是后妈的脸。就算你再爱孩子,当露出后妈脸时,孩子能深深的感受到,在受伤的感觉中,你说什么金玉良言他都听不进去了......

微信号:mamazb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