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又逢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盛唐時期,國泰民安,物產豐盈,邊疆穩固,朝廷勵精圖治,,軍事強大,社會和諧,人民自信,經濟繁榮,宗教興盛,文化發達,尤其是詩歌的創作,幾乎到了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

「詩佛」王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次第登場,燦若繁星,其他的文化藝術,更是全面發展,盛況空前,「畫聖」吳道子,「一舞劍器動四方」的公孫大娘,「草聖」張旭,

人才輩出,數不勝數,讓後代的人們想一想也高興、也自豪、也敬畏。

唐玄宗李隆基本身的音樂造詣很深,既是音樂迷,也是重實踐、重創新的音樂家,他所建立的梨園,對唐代音樂藝術文學等各方面的發展,有著莫大的推動作用。

中宗的時期,在皇家禁苑中設有梨園、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等等各種果園,作為皇親國戚大臣們宴飲遊樂的地方,李隆基當上皇帝以後,就以梨園為基地,招收大批的音樂弟子,在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的梨園吊嗓子,搞創作,以大曲清樂為基礎,融合西域庫車傳入的龜茲樂舞,以及西涼、疏勒、天竺、高麗等地樂曲,雜用並收,演習歌舞戲曲,擺脫了當時的傳統官方音樂管理機構「太常寺」(主要負責莊重正規的朝廷雅樂)的約束,又區別于教習俗樂和培訓宮女的「教坊」,逐漸形成了以皇帝為院長的音樂舞蹈戲曲綜合學院,成為盛唐文化藝術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晚唐的秘書省校書郎李濬,著有《松窗雜錄》一書,其中有一段的記載很生動,間接幫助我們瞭解唐明皇和梨園弟子。

他寫道: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云禁中為牡丹花。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選梨園子弟中尤者,得樂十六色。

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

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曉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子弟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

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月下美酒,牡丹花前,再配上「唐明皇吹笛、楊貴妃起舞、李太白填詞、李龜年高歌」,該是何等的浪漫啊!

在這種大背景的薰陶下,王公大臣,達官貴人,無不熱衷於飲酒宴樂、詩詞歌賦,皇親近戚更是如此,岐王李範,是唐玄宗的同父異母弟弟,關係密切,興趣相投,喜結交文雅之士,,《舊唐書》記載 : 「範好學工書,雅愛文章之士,士無貴賤,皆盡禮接待。與閻朝隱、劉庭琦、張諤、鄭繇篇題唱和,又多聚書畫古跡,為時所稱。」 


排行第九的崔滌,是當時中書令(宰相)崔湜的弟弟,任職殿中監,尤為唐玄宗所器重,地位顯赫,也是常常有大批的文人騷客、伶官高手出入其宅,吟詩唱和、品琴聽音,名動京城。


在盛唐梨園中,或善唱,或善奏,或善曲,鮮有李龜年三絕兼備者,在曲調創作方面,李龜年也是成就非凡,他們三兄弟(李龜年、年、李鶴年)倍受唐玄宗的寵愛,風光無限,府邸華麗甚于王侯。


李龜年除了平時陪伴李隆基之外,偶爾還能偷閒分身到這些親王家中引吭高歌,早年的杜甫也經常到各個王公府中獻詩觀摩,以文干謁,風雲際會,便與李龜年關係頗為密切。

承平日久,邊患不多,便生內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終於爆發,席捲全國,八年禍害,帝國分崩離析,先帝侍女八千人,梨園弟子散如煙,天朝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770年,「詩聖」杜甫經過漫長的顛沛流離,即將到了生命的終點,從四川奉節(古稱夔州)漂泊到湖南長沙(古稱潭州)時,意外地與李龜年相遇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百感交集雙淚流,杜甫用無力的粗手,勉強握住破舊的禿筆,寫下他人生的最後一首七絕《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這二十八個字像是無言的呐喊,像是生命的絕唱,更像是解脫前的輕鬆,通篇樂章,無一哀字,然盛衰治亂,俱含其中,耐人回味,沒過多久,一代「詩聖」不幸餓死在長沙至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周易》的第五十九卦是風水《渙》卦,卦像是風從水面上吹過,形成漣漪,由同心圓慢慢向外擴散,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就希望能收得住,好像呼吸,收放自如,授權不能授到自己都沒權,所以《渙》完就必須《節》,第六十卦便是《節》卦,能收得回來,開闔有度,吐納有方。盛唐時的封疆大吏就是叫做「節度使」,本意也是希望有「節」有「度」,委任時授予「雙旌雙節」,威儀盛極,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最後江山還是壞在安祿山、史思明等「節度使」的身上。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盛唐《渙》掉了,散掉了,另一方面來說,詩人樂工的大量淪落民間,使一些高端的文化,原本僅僅在宮裡、在帝王貴胄處才能品賞的藝術精品,也間接在廣土眾民中傳播、開花、結果,是文化下移的獨特形式,下次政權穩定時,又可以「禮失求諸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