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给孩子读经典童话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孩子要求读童话,因为童话里充满着事物背后的秘密,这些秘密就是精神的内涵。——孙瑞雪


1

小鹿班比的妈妈不幸在一次猎杀中被打死(《小鹿班比》第一集的内容)。现在,朋友们都走了,班比孤单地卧在雪地里睡着了,逐渐进入了梦境……他远远地看见了妈妈,于是向妈妈奔跑过来。母子相拥……



班比妈妈:“班比——”

班比:“妈妈—— 我好想念你啊!”

妈妈:“嘘,乖,一切都会没事,放心。”

班比:“你为什么一定要走?”

班比妈妈:“森林里万物都有她的时节,一物灭亡,另一物生长。也许不是它原来的那个生物,但依旧是美好的新生命啊。”

班比:“可是我觉得好孤单。”

班比妈妈:“可是我一直在你身边啊,即使你看不见我,我就在这儿,我在这儿。”



这是一个充满爱和精神的回答。她在用自然法则安慰孩子:“森林里万物都有她的时节,一物灭亡,另一物生长。也许不是它原来的那个生物,但依旧是美好的新生命啊。”


小鹿的妈妈为什么没有对自己的孩子直接说事情本身,没有说具象的事情?实际应该问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作者让她深入到了事物的背后,深入到了生命现象的后面,在那个后面她找到了万物存在的法则。


小鹿的妈妈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了孩子。这就是精神。


只有儿童能完全生活在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中。有些孩子在认知还未成长起来时,精神的需求就开始了。孩子要求读童话,因为童话里充满着事物背后的秘密,这些秘密就是精神的内涵。

2

“在下面的广场上,”快乐王子说,“站着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既没穿鞋,也没有穿袜子,头上什么也没戴。请把我的另一只眼睛取下来,给她送去,这样她父亲就不会揍她了。”


“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王子说,“所剩的只有我的双眼,它们由稀有的蓝宝石做成……”


“亲爱的王子,”燕子说,“我不能这样做,”说完就哭了起来。

“燕子,燕子,小燕子,”王子说,“就照我说的话去做吧。”


不知这是读到了第几天,这个下午,王老师读到一半时,其中的一些孩 子眼中涌满了泪水……



《快乐王子》的故事就这样把孩子的情绪一层一层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推到内在最深的至善之处。孩子们哭了……老师哭了,边哭边读……故事没有中断过,一种充满了爱、慈悲、至善、至美的情绪,这种内在的情绪和感觉形成了一种氛围笼罩着这个地方。


没有大声的哭声,孩子们边哭边专注地沉浸在故事里。故事讲完了,停顿了一会儿,孩子们才问,“快乐王子死了吗?”“小燕子死了吗?”


在认知上,孩子们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甚至生与死都不知,他们不知现实中的死和天国中的活,甚至不知很多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清晰的事情。这些孩子里有2岁半、3岁、4岁和5岁的孩子,情绪已经把他们带到最高的善和最高的美中……


可能孩子以后都没有机会再思考《快乐王子》在讲什么,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或者因为什么而感动,但这种情绪的流动把孩子带到了一个境界,那个境界唤醒了孩子生命中相同的东西——至善至美,这才是人性。这东西被积淀在了孩子自我创造的生命中,像花瓣一样柔软和美好。



语言产生了精神能量,而语言的美妙又营造了气氛,它带给孩子精神的感觉和精神的情绪,就像语言让太阳光辉灿烂,语言让心灵落地而歌,语言让世界瑰丽和清晰。那是精神胚胎引导的精神生活的已经开始。


精神情绪是在意境中的生命能量的涌动,是一种对美好和崇高的情景的高潮体验。


对善美故事产生共鸣,这是基于儿童自身的生命特征。这与成人有着截然的不同。成人的生命生活在外在的物质世界中,专注于外在的利益世界中,利益更容易触动成人的情绪。


而儿童的生命生活在生命之中,情绪就被专注于生命本源的引领,协助着创造适合这个物质世界生存的自我。由于精神胚胎是生命的本原,所以儿童的特征就是创造,他们可以敏锐地感知美、善和真。所以,在这共鸣中,儿童全神贯注,交融于心,他们在意境中感受了这个意境带来的生命善美,融合了情感、美感、语感等综合感觉的具有生命力和心灵感受的精神。



在儿童的思维里,一切都被放入进生命之中,一切都有灵魂。童话可能不全然是儿童眼睛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景象,但只要还没有进入理性时期,童话就是儿童内在世界的真实。


儿童会和王子、燕子同感,他们被情绪融入童话中,和故事连成一体,并在那里炼就。


成人用理性把现实和童话分开,也等于用理性把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分离开了;成人期望纯粹的精神生活,但只有儿童才能完整感受到。


在接下来的几十天中,这个故事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慰藉了。


到了每天读故事的时间,他们就坐在那里等待老师。有了那次情绪的精神体验,再听时,一定是第一次高潮体验的继续……他们一遍一遍的听,老师一天一天的读……这样的高潮体验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同样的新奇和愉悦。老师可能说了什么,也可能没说什么,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同感,他们的情绪一起起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的景象不一定每天都会发生,但如果我们每天都真实地面对生活、面对孩子,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情绪可以直达精神,它直接使我们的生命产生变化,如感觉一样,这是最容易让孩子的生命升华的方法。

能营造这种意境的,就是爱。


这就是孩子成长的途径,就是“教育”。不是说教,不是道理的洪亮声音填入儿童头脑,不是由成人的教导而建立美和道德,而是那一刻,一种意境的光辉照耀,变化就在儿童心中发生了。一种情绪把儿童心中本来就有的真善美的情思在现实的情景中固定了下来。


许多成人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成人的心没在故事中,这是第一个分离,和故事的分离;第二个分离是成人没有和孩子同感,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在故事中是分离的。成人喜欢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喜欢解释里面的知识和词语,这就无法营造一个情绪的氛围,会直接破坏孩子的精神情绪和精神感觉。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或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予以删除.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