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知道这些动画片很好看,却不曾了解背后的故事是这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自1923年勇闯好莱坞建功立业以来,华特·迪士尼为后世留下了太多经典的动画角色—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灰姑娘,小飞象……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可以唤起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在华特在世的65年间,他的命运走向也和他的动画作品息息相关。


今天正是华特·迪士尼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选取了华特动画事业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8部佳作,在重温童年记忆的同时,再次回顾一遍这位带给我们欢笑与感动的文化Icon的人生旅程。



卡通片之父——华特·迪士尼


华特·迪士尼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活泼好动的他从小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岁时,为了逃离逐渐腐化为犯罪温床的中西部,迪士尼一家搬到了密苏里州马瑟琳镇,并买下了一座农场起名为“仙鹤农场“,田园牧歌式的童年生活极大影响了华特的创作风格。



华特·迪士尼与哥哥罗伊的合影


1923年10月16日,22岁的华特与哥哥罗伊一起创建了“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在20年的成长经历中,他做过报童、售货员、邮局发件员,还曾谎报年龄加入美国红十字投身一战。16岁时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在芝加哥麦金利山接受过绘画培训,并在《芝加哥论坛报》、《星报》和军方报纸等各大报刊发表作品。


然而,20世纪初的漫画产业多以成人读物(也就是所谓的Pulp Fiction,低俗小说)为载体,难登大雅之堂,身为基督徒的父亲也不支持他的梦想,面对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华特依旧没有放弃。



华特在堪萨斯市绘画工作室工作


随着画技与名气的日积月累,华特在18岁时正式以漫画家为职业,开始创作商业广告漫画。画稿被拒,面试失败,无人赏识,甚至还被当做临时工克扣工资。然而也正是有了这段朝不保夕的打工经历,他结识了同样对绘画抱有热枕的年轻画师—乌比·伊沃克斯(Ub Iwerks),两人在被广告公司裁员后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工作室,凭着创意与冲劲,公司很快便声名鹊起。


随着客户面越来越广,华特也在堪萨斯一家幻灯片公司第一次见到了“动画”这种新形式并被其深深吸引,他甚至放下了自己公司的广告业务,和老搭档伊沃克斯一起成为了“堪萨斯电影广告公司”的学徒。


这之后华特又自行研究了纽约卡通片的摄影手法,,即华特提供创意和方案,伊沃克斯负责绘画和润色。两人很快就脱离了电影广告公司,以”欢笑卡通“(Laugh-O-Gram Studio)为自己的新公司命名,开始创作非宣传性质的卡通短片,不料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在交付了定金之后就宣布破产,无力回天的华特元气大伤,员工也各奔东西。苟延残喘的”欢笑卡通“在接了几个小广告之后,最终宣布破产,华特的第一部卡通系列《爱丽丝游历卡通国》刚完成了一半就因为资金耗尽被迫放弃。


22岁就饱经创业之痛的他并没有垂头丧气。1923年7月,口袋里仅剩40美元的华特离开了堪萨斯,而是为自己购置了一张前往好莱坞的头等车票,朝着自己的动画导演梦想勇敢进发。


天道酬勤,贵人扶持《爱丽丝游历卡通国》


20年代的好莱坞已经进入到大片场时代的高速发展期,五大制片厂和三大中型制片厂龙盘虎踞,各种独立厂商也纷至沓来。然而当时全美的动画产业依旧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华特急需一块入行的敲门砖。


他往返于各大制片厂毛遂自荐,甚至印制环球公司的假名片,为的就是能在拍摄现场观摩学习,顺便找到人事部面试导演职位,但因为经验不足被拒之门外。这之后华特又降低了自己的要求,表示只要能到拍摄现场,脏活累活他都干,即便这样依旧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启用他这样的新人。



《爱丽丝游历卡通国》是一系列由真人和动画合演的黑白无声短片


就在华特即将花光40美元家当之际,幸运女神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之前在《爱丽丝游历卡通国》中赞助过华特的温克勒女士由于手中两部热门动画剧集版权到期,急需一个新的动画系列,而迪士尼此时也有意拾起未完成的首部动画剧集,两人一拍即合。1923年10月16日,温克勒女士和华特签订了一份《爱丽丝》的制作合约,前六部影片每部1500美元,后六部每部1800美元,并有望续订另外两套续集。



《爱丽丝游历卡通国》剧照


有了充足的启动资金,华特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哥哥罗伊在听到弟弟的喜讯后肺结核好了,也不卖吸尘器了,两人从亲戚那里东拼西凑了700美元,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会计出身的罗伊管钱管人事,华特则甩开膀子搞创作,他聘请真人女演员与卡通结合,在节省开支放大创意的同时也得到了好莱坞大亨和观众的认可。华特随后请来了老搭档伊沃克斯作为首席动画师,两人共同制作了57部《爱丽丝》动画剧。


华特迪士尼23岁就已经成为好莱坞动画界的后起之秀,他还在1925年将“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改为了“迪士尼工作室”,突出自己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华特在新技术上不计成本的肆意挥毫经常让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成为老板之后的华特也逐渐显露出不谙世故的短板,虽说此时的迪士尼工作室还能平稳度过,但华特的严苛行事所引发的人事矛盾,为未来迪士尼动画帝国崩盘埋下了祸根。


苦心经营,遇人不淑《幸运兔子奥斯华》



奥斯华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和米老鼠很相像


1924年,与华特在《爱丽丝》系列结缘的温克勒女士将发行事宜全权交给了自己的丈夫戴维斯·米兹,由于缺乏合作深度,米兹对待华特的态度十分不友好,克扣工钱,拖欠工资,不断向华特索取更多的创意和劳动。而华特也看到幽默卡通已经不再受市场欢迎。在这同时,环球总裁卡尔雷姆尔向米兹表示,有意推出一部新动画来代替《爱丽丝》系列,鉴于当时热门动画形象大多都是猫(比如苏利文的《菲力猫》,贺利曼的《疯狂猫》等等),华特决定以兔子为主角进行创作,幸运兔子“奥斯华”就此诞生。


然而,影片的试映评价并不尽人意,纽约环球影片交易所的评委们认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可怜的爸爸》制作粗糙,情节单一,缺乏连贯性。口碑上的挫败给华特上了人生中第一堂导演课,即在用创意博得观众欢声的同时,也要遵从观众的观影习惯与期待。为此华特毁掉了所有的底片重新制作奥斯华,不仅在形象上大刀阔斧的修改,也将名字改为了《电车上的烦恼》。更是在摄影机上安装了马达,力求画面的清晰与平稳。


重制后的样片得到了环球的认可,1927年,在签订了26部的制作协议后,傍上环球的华特事业如日中天,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是好莱坞片商,就连纽约的顶级画师们也开始关注这位迅速崛起的动画大师。



《幸运兔子奥斯华》片段


好景不长,由于华特力求完美的制片原则,他经常不计财力,人力将画稿全盘推翻,许多员工接受不了这种没有加班补贴的高强度工作,就连曾经和他在堪萨斯一起共事的老员工都有怨言。另一边,华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发行人米兹正是利用他不谙世故的短板,挖走了他的大部分员工,最终只有老伙计伊沃克斯和另外两名画家选择留下。这也就意味着握有版权的环球现在完全不需要华特就能制作奥斯华系列动画了(直到2006年,华特逝世40年后,奥斯华的版权才回归迪士尼手中)。


第三次创业失败让华特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电影制片人,没有独立发行权和版权的可怕后果。也正是由于电影商人的强取豪夺给了他憋大招的机会,华特接下来推出的动画形象,即将让他名垂千古。


从头再来,一鸣惊人《威利号汽船》


1928年3月,和米兹谈崩后的华特坐上了回到洛杉矶的火车,途经他出生和奋斗的地方—堪萨斯,以及他所有创作灵感的发源地—马瑟琳镇。华特回想起自己在“欢笑卡通“作画时,曾有一只调皮的老鼠相伴,华特以这段经历为灵感,集结了工作室仅存的三位员工,一边为“王八蛋老板”米兹赶制最后的三部奥斯华影片,一边和老伙计伊沃克斯秘密创作一只名叫“莫蒂默“的卡通老鼠,但由于华特的妻子莉莲觉得这名字太娘不够man,建议华特将其改名为”米奇“,最终,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就此诞生了。



华特·迪士尼在专注绘画米老鼠


有了上一次血的教训,华特很快便为米老鼠注册了商标和版权,1928年5月10日,米老鼠系列的第一部动画《飞机迷》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举行小规模试映,虽然没能引起轰动,但不错的口碑给了华特制作续集的信心,然而米老鼠的第二部动画《骑快马的高卢人》却没有找到发行商。尽管这两部成本高达5000美元的米老鼠动画都还没有找到买家,迫不及待的华特却已经在制作第三部《威利号汽船》了。尤其在他看到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造成的轰动效应后,对新技术一向痴迷的华特打算在《威利号汽船》中也加入“声画同步“的效果。


在解决了同步音响的问题后,《威利号汽船》的样片在7月举行了小规模点映,由于观众反响空前,华特决心前往纽约寻找配音设备进一步完善本片,却不料被臭名昭著的电影商人帕特鲍尔斯忽悠的连车都卖了,为了节省开支,华特只能亲自上阵为米老鼠配音,没想到这一配就是23年。



《威利号汽船》片段


1928年11月18日,原声、音效、台词等录音工作全部完成的《威利号汽船》在一家不大的侨民剧院上映,米老鼠在动画史上的第一声吼叫传进了千家万户,各家媒体的争相报道,铺天盖地的五星好评,那些曾经嘲笑有声动画的好莱坞大佬肠子都悔青了,哥伦比亚公司甚至帮助华特解决了他和鲍里斯之间的流氓协议,成为了迪士尼动画公司新发行商。不到一年,米老鼠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乃至今日也依旧是全球最耀眼的动画形象之一。初尝成功喜悦的华特并没有洋洋得意,而是一头扎进了有声动画的技术试验。


突破类型,声画实验《糊涂交响曲》



《糊涂交响曲》海报


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初期,而华特的迪士尼公司却凭借着“贩卖周边“蒸蒸日上,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断超越自己的华特开始对动画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他不再满足于制作娱乐大众的动画喜剧,而是要在动画的表现手法、声画结合等层面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为此,他在1929到1939年间,推出了《糊涂交响曲》系列总共75部动画短片,该系列共7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唐老鸭、三只小猪等经典形象都诞生于此。


《糊涂交响曲》最大的特点便是结合了音乐和舞蹈,并将无生命物体拟人化,比如该系列的开篇《骷髅之舞》便是四具骷髅架子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摇摆。另外,除了《三只小猪》,《乌龟与兔子》,《三只小孤儿猫》之外,其余的72部几乎都是脑洞大开的动画狂想曲,没有连贯的剧情和人物,甚至连对白都被简化至无,更多的是华特对于声画、剪辑、角色动作等镜头语言的多样化实验。这样充满意识流色彩的动画制作大胆而前卫,评论界更是将华特捧上了神坛。


除此之外,《糊涂交响曲》系列之一的《花与树》还是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彩色动画,该片获得了193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同时也标志着迪士尼动画全彩时代的到来。



《三只小猪》中有一个很好笑的梗,小猪家里的墙壁上挂着爸爸妈妈的照片,而爸爸已经被做成了香肠。


虽然华特在动画领域的技术与艺术层面的造诣举世瞩目,但事必亲躬的偏执性格使他每天都处在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中,再加上最信任的首席画师伊沃克斯投奔对手,发行商背叛施压,制作成本攀升导致入不敷出,不堪重负的华特在1931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一度精神崩溃。


但很快他便振作起来战胜了心魔,妻子莉莲怀孕的消息更是让他重拾创作热情,他结合儿时与一群小猪嬉戏的童年回忆,创作了被媒体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动画“的《三只小猪》,这部献给妻子的礼物也是迪士尼公司在30年代最赚钱的影片之一。随着《三只小猪》在评论界的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年轻画家慕名前来成为了华特的追随者。到1933年底,位于洛杉矶亥伯龙大道的迪士尼工作室已经拥有近200名员工。


从18岁入行开始,华特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新技术,新形式的探索,进入30岁的华特在尝尽世间冷暖之后,也开始将制作动画的重心从镜头语言转移到人文关怀。而下一次将推出的动画长片,华特要让观众笑中带泪。


任性豪赌,名垂千古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1934年,华特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此时的他更加注重导演思维在动画作品中的运用,尤其是在用《糊涂交响曲》作为试验田探索了镜头语言之后,华特急于想用一部兼具形式与内容的剧情长片,摆脱迪士尼动画“卡通片“的标签与定位。为此,他请来了专业编剧改编这部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还亲自为员工们表演了两个小时的《白雪公主》话剧。


此外,华特将几位首席画师送到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动作造型,并买来小动物,请来演员表演供画师们观摩学习,为的就是在银幕上画出最真实的人物动作。



华特·迪士尼在摄影棚


在技术层面,华特和伊沃克斯还发明了改变动画工业史的“多平面摄影技术”( multiplane camera)。在此之前,动画制作是将人物画在赛璐璐塑料上作为前景,并通过移动,更换赛璐璐原画拍摄单帧,由此完成角色运动与背景转换。然而这种手法一旦经历“推拉摇移”等复杂机位运动,拍摄出来的画面就非常二维化。而“多平面摄影技术”则将构成画面中的所有要素拆分为了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可以调整运动速度与形态变化,摄像机由上向下进行拍摄。由于前景和背景有了一定间隔,层次感、纵深感突出,这就使拍摄出来的画面具备了“裸眼3D“效果,也更加符合观众观察事物的物理规则。


像《白雪公主》中公主迷失森林的噩梦狂奔,以及皇后喝下毒药后的变身场景都是由”多平面摄影技术“打造出的视觉奇观。而在视觉表现上,华特还参考了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以及《诺斯非拉图》、《化身博士》等B级电影。


华特在追求真实感的同时,制作预算也是水涨船高,华特为了筹集预算甚至将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到1936年《白雪公主》拍摄完毕时,该片的成本已达到二百万美元,超出原计划三倍还多。然而,耗时四年的《白雪公主》并不被外界看好,就连妻子莉莲和哥哥罗伊都试图说服华特收手,保守的好莱坞大佬们更将这部80分钟的《白雪公主》称为”迪士尼蠢事“(Disney's Folly),当时和迪士尼合作的发行商“联美公司“也撂了挑子。最终还是八大制片厂之一的”雷电华“接过《白雪公主》的发行事宜,这部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才得以问世。



白雪公主的经典形象已经沿用了八十多年


1937年12月21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美国洛杉矶哥特环形戏院首演,好莱坞业界名流,制作人,导演,演员群星汇聚一堂,随着《白雪公主》首映结束,观众们集体站起为华特鼓掌,评论界更是以“感谢“的口吻肯定了华特的努力,并为华特在动画片深度与角色表演的拟真性上给予了高度赞扬。《白雪公主》在1938年2月正式登陆全美院线,最终以350万美元的本土成绩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该片在1939年结束放映之时,全球票房共计784万美元,成为了40年代最伟大的有声电影。


《白雪公主》的巨大成功让38岁的华特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动画大师,1939年第十一届奥斯卡还给为华特颁发了一座全比例小金人和七座大小递减的小金人,以此来表彰他对电影工业与娱乐产业的革命性突破,但没能获得最佳剧情长片奖的华特对这样的“安慰奖“并不买账,他决心要在动画的艺术性上走的更远。


二战爆发,市场萎靡《木偶奇遇记》


1939年8月,随着员工人数的逐渐增多,迪士尼公司从洛杉矶亥伯龙大街搬到了位于加州的伯班克,也是今天迪士尼总部所在地。伯班克总部的建立标志着华特开始用电影的工艺标准生产动画,他还成立了编剧组、导演组、摄像剪辑组建立了电影化的工业流水线。老伙计伊沃克斯在欠了一屁股债之后还是回到了华特身边,再加上《白雪公主》获得的利润与名气,华特很快便投入到了《木偶奇遇记》的制作中。



家喻户晓的匹诺曹经典形象由此诞生


和《白雪公主》一样,为了使动画角色更加生动,华特先是拍摄了真人演员出演的《木偶奇遇记》供画师观摩,之后又将首席画师们分为了负责提取动作造型的“角色动画师“,负责机械、天气、魔法等抽象视觉效果的”视效画师“。高度精细的分工不仅使《木偶奇遇记》的人物动作趋于真人,更是在银幕上打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童话王国。有了《白雪公主》的成功经验,华特在将更富有人情味的成长主题加入《木偶奇遇记》中,使得本片在艺术与技术上成为了动画行业的殿堂级神作,甚至还未上映就有媒体断言,本片将会是迪士尼动画最伟大的作品。


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市场迅速沦陷,战争中的德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不再购买迪士尼电影,英国和法国也减少了购买数量。1940年2月7日,《木偶奇遇记》在纽约上映,该片成本高达260万美元,却只在1940年底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票房。再加上从美洲银行借来的高额贷款无法偿还,东家雷电华放弃宣发导致本土票房增产缓慢。负债累累的迪士尼公司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


逐梦未果,血本无归《幻想曲》


1940年4月2日,走投无路的华特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和哥哥罗伊决定让迪士尼公司上市发行股票,400万股很快销售一空,资金开始周转,工作室恢复生产。有了喘息余地的华特立即开始着手他的野心之作《幻想曲》。



《幻想曲》正式海报


《威利号汽船》探索了声画结合的可能,《糊涂交响曲》实践了电影语法与动画融合,《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见证了华特导演思维的日趋成熟,而《幻想曲》则是华特在完成形式—内容—深度的三级跳之后,抛弃娱乐类型片的创作思路,追求纯粹艺术表达的产物。《幻想曲》由八个段落组成,采用交响乐配合动画影像的方式独立成篇,涵盖了历史、人文、科学、艺术等不同主题。


与其他迪士尼动画不同的是,《幻想曲》更像是华特为经典交响乐拍摄的文艺MV,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被转化为了直观影像。华特希望本片能将交响乐的美妙带给普通观众,不惜动用了超过1000位艺术家和技术员,片中出现的动画角色更是超过了500个,光是音乐一项就花费了40万美元。


1940年11月13日,《幻想曲》在纽约百老汇剧院首映,本片的制作费用已经高达228万美元,但为了达到最佳的放映效果,华特坚持使用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宽银幕立体声影院播放,又拿出8.5万美元用于放映。


然而,习惯了类型片套路的观众并不买迪士尼的帐,评论界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口碑,有人认为本片玷污了交响乐的“神性”,也有人说本片是动画艺术的里程碑。再加上欧洲市场深陷战争泥潭滴水未进,少数剧院拥有昂贵的新式音响系统,雷电华又要求将两个小时的《幻想曲》阉割至81分钟,最终,《幻想曲》的全球票房成绩只有83万美元。勇敢追逐艺术梦想的华特最终败给了残酷的现实,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是,接下来的一场空前的人事危机差点让迪士尼帝国分崩瓦解。


霸道总裁,众叛亲离《小飞象》


1940年可谓是迪士尼公司的多事之秋,公司股票从每股25美元跌至4美元,华特还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减薪,每个员工都知道了老板的月薪要比首席团队的四五倍还多。另外,如今的迪士尼已经不是从前的作坊式生产了,1000多人的伯班克总部等级森严,制度也越来越僵化,这对于艺术从业者来说并不是激发创造力的工作环境。而迪士尼性格中偏执,暴躁,自负的一面也在他成为霸道总裁后暴露无遗。



华特·迪士尼喜欢孩子,但对员工有时则不一样


而华特本人则对次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不是黑心的电影商人,正因为他的存在,迪士尼员工才有了饭碗,有了尊严,肯定不会忘恩负义。


1941年2月,“银幕漫画家协会”主席赫布索罗尔要求在迪士尼公司成立公会分部,否则就闹的你鸡犬不宁。愤怒的华特决定自行解决这场劳资纠纷,他将1200名员工召集到了大礼堂内,以家长的口吻发表了一番讲演,告诉员工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无私奉献,首席动画师比低阶员工具备核心竞争力,理应得到特权与高薪,至于低阶员工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改变现状。这番听上去“没毛病”的讲演彻底激怒了迪士尼员工,一场持续五周的罢工在1941年5月29日上演,难以置信的华特甚至和他的首席画师阿特巴比特在罢工中发生了肢体冲突。



《小飞象》正式海报


即便如此,迪士尼还是要产出动画来维持生计。而在经历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的票房惨败后,华特的野心逐渐收敛,开始采取更为保守的制片策略。1941年初,迪士尼第四部动画长片《小飞象》投入制作,角色设计简单,背景细节单调,大量使用《幻想曲》的废片,成本不到100万美元,绘画团队将全片中的重心都用在了小飞象的动作造型上,其成片依旧是一部亮点十足的动画杰作。


1941年十月上映的《小飞象》为迪士尼带来了106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及时将迪士尼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而对大罢工采取回避策略的华特并没有参与到《小飞象》的主要制作,而是在美国政府“文化输出政策“的扶持下,前往南美洲旅行游玩了3个月。等到华特在10月份回国时,弟弟罗伊已经和公会达成了和解。


大罢工造成的经济与人力损失让华特元气大伤,逐渐对动画电影产业萌生退意。然而,就在他宣布隐退后不到5个星期,卷入到二战战火的美国政府要求华特为盟军制作军事短片,军队也驻扎进了伯班克总部,迪士尼公司临危受命成为了宣传机器,等到二战结束后,为国家拍了四年军事短片的华特在创作力上已经大不如前了。


1966年12月15日:动画传奇与世长辞


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了半辈子,65岁的华特在高强度的劳动与巨大的经济、舆论压力下不断透着自己的身体,他的左腿已经开始失去知觉,慢性疾病,并发症病魔缠身。但直到1966年10月,他依旧在组织慈善,主持节目,视察乐园,和画师们头脑风暴。一个月之后,抽了一辈子烟的华特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在医院放疗两周后,华特还是来到了制片厂,从来不当面对员工给予直接肯定的华特,说了可能是他这辈子的第一句赞语:大家干得不错,继续吧!(Keep Up the good work,fellas)



老年迪士尼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梦幻乐园前开心留影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华特的心脏供血逐渐不能正常循环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周中,回忆着儿时在仙鹤农场的嬉戏玩乐,成人后白手起家的艰辛岁月,成名后商战竞争的尔虞我诈,以及年迈后实现童话梦想的充实愉悦,65岁的华特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华特·迪士尼走了,但他创造的无数动画角色至今都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如今的迪士尼帝国也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传媒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皮克斯、卢卡斯影业、漫威娱乐、试金石电影公司、ESPN体育美国广播电视公司等等,可谓是美国电影、电视、周边产业的龙头老大。


他白手起家,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童话帝国。他苛求完美,用创意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历史进程。他永葆童心,给全球超过20亿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他就是卡通片之父—华特·迪士尼。


作者:马田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时光网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诺兰《敦刻尔克》首曝正式预告片

希里安墨菲坠海获救 飞行员汤姆哈迪亮相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