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我心中的大师胡适曾说过:“能通中文的,都是自己看小说看杂志看书得来的。”看小说看杂志看书的确是通中文的不二法门。但在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

如何帮孩子选择图书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孩子是否有“这样一种本领”首先是有父母来决定的。有些父母不知道怎样为孩子选择适宜的课外书,要么选择的图书孩子不感兴趣,要么或太浅或太难懂。很多父母误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写作成绩,因此简单地将课外读物限定为作文选;有些父母忽略孩子的阅读水平,搬出一系列经典名著,结果却是吓坏了孩子。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孩子才能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培养孩子好读书的习惯


           

    0~5岁是培养孩子好读书的关键期。方法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听故事、读绘本。       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冰心好读书的习惯就是小时候从听故事中培养起来的。 冰心读书自述中说:“四岁起,便缠着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说故事,把"老虎姨","蛇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等,都听完之后,我又不肯安分了,后来我的老师,已不是母亲,而是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了,舅舅知道我爱听故事,便应许在我每天功课做完,晚餐之后,给我讲故事。头一部书讲的,便是〈三国志〉。三国的故事比"牛郎织女"痛快得多。我听得晚上舍不得睡觉。每夜总是奶娘哄着,脱鞋解衣,哭着上床。而白日的功课,却做得加倍勤奋。舅舅是有职务的人,公务一忙,讲书便常常中止。有时竟然间断了五六天。我便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边徘徊。然而舅舅并不接受我的暗示!至终我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看,那时我才七岁。 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因着重复呈现的关系,居然字义被我猜着。我越看越了解,越感着兴趣,一口气看完《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这里家长陪伴讲故事起着关键的作用。

    日本有个非常有名的年轻短歌诗人叫俵万智,26岁出版短歌集《沙拉纪念日》,六个月内疯狂销售250万本。她自己的随笔中描述了她两岁时听图画书的体验。俵万智每天都让妈妈给她读图画书,几乎是反复读同一本民间故事的图画书,大约听了几百遍。三岁时的某一天,俵万智虽然不识字,却看着画儿把整本书的文章都说下来了。妈妈很惊奇,因为她看着图,一字不差地把整本书都复述下来了。 这里同样凸显了家长陪伴的重要性。

    方法很简单:听故事、读绘本,但家长要持之以恒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淡化年龄和图书的对应关系


    课外阅读不是做功课,不存在绝对的哪个年龄哪个年级该读哪些书的问题。

    孩子在0~5岁的阅读大家都差不了多少,听故事、读绘本,关键是在效果。但六岁以后,基于孩子以前的阅读基础不一样,并且开始形成他们自己的兴趣,孩子们在阅读水平和兴趣上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所以孩子该读什么书,还是不能太关注孩子几岁、上几年级,应主要看他以前的阅读基础是怎样的,还有他的兴趣是什么。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有可能以前很少阅读,识字量也不够,如果推荐看纯文字作品显然不现实;但有的孩子已读过多部大部头小说,就可以推荐一些更有高度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在7、8岁的时候,就读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冰心也在7岁的时候就读了《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小说。

    所以说,一本书适不适合孩子看,最主要的是看他愿不愿意看,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不要人为拔高,也不要人为阻碍。

选择图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的图书要丰富多样 

  语文老师推荐书籍,可能会以文学类书籍为主,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但不能一味只读文学书。鲁迅曾经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选择书目时,以经典的以文学类书籍为主,辅之以历史、军事、科学、名人传记等读物。

2.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 
  孩子太小的时候当然得家长选,但孩子上学后,能自己阅读了,就要给他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家长不要“书书代劳”。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对这个环境熟悉,让他习惯自己去选择读哪本书。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可以选择《昆虫记》《西顿动物记》,这两套书的文字优美,情节感人;如果孩子喜欢枪炮,可选择兵器方面的书;如果孩子喜爱问为什么的,送他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喜欢体育运动的,送他《福娃奥运漫游记》;喜欢童话故事,就买《白雪公主》。

    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家长要投其所好,先让孩子喜欢读书,读他自己喜欢的书。。“我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因为有一个好父亲。”父亲对他有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要求,就是上中小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必须考80分以上,考80分以上就不管他,考不到80分就要补课。,我每次考试总是考到81-82分,这样就省出时间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书籍,为后来成为科学家奠定了基础。

3.每次要买两个不同领域的书。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只喜欢科幻类的书,其他书一点也没兴趣。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如此。我对文学很感兴趣,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我下定决心要买多个领域的图书,但到了书店转了一圈之后,放在收款台前的往往还是文学方面的书。再这样下去,无法实现多样化的阅读,于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原则,每次去书店可以挑两本书,一本是想读的,另一本是不想读但必须读的。比方说,我挑了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方面的书,剩下的就要选有关历史、、经济或者艺术等方面的。我因此而涉猎了很多领域的图书,读了之后才发现那个领域并没有那么难,我反而对那个领域也产生了兴趣。偏见就这样被克服了。

    有的学生喜欢读魔幻小说或者网络小说,他们问我读那种东西是不是也算读书。我觉得读那种小说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如果你只读那些东西可能就有问题了。读完一本魔幻小说之后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或者读完一本浪漫爱情小说之后读一本关于社会问题的书,这才是聪明的读书方法。

4.要择选正版的尤其是名社的图书

    有的家长可能为了便宜或方便等原因,给孩子买地摊书(包括盗版书),这样得不偿失。正版的图书除了质量保证外,而且它是绿色环保的。地摊书(盗版书)往往含有超标的铅等重金属元素,对孩子的健康也会造成伤害。除了印刷质量差、错别字多以外,有的内容也不健康。有位家长给我写信说她从地摊上给孩子买本书,里面的故事和画面挺恐怖的,结果吓得孩子再也不敢一人睡觉了。内心有怕,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一点好处。

    最保险的一个办法就是进正规的书店去买,或上信誉好的网站去买。

 推荐的图书(作者)杂志

    市场上图书鱼龙混杂,有些并不适合孩子读,家长们不能因为一时心急,把好的坏的内容一并堆给孩子,让孩子自行分辨。凡是好书才能流传下来,凡流传多年的才能称为“经典”。所以,买书选经典一般错不了。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读名著,因为新课标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目90%以上都是名著。

              

具体推荐的部分图书(作者)和杂志:

1.朱德庸《绝对小孩》、德国卜劳恩《父与子全集》、埃尔热编绘《丁丁历险记》、比阿特丽丝·波特《比得兔的世界》、汉纳-巴伯拉《猫和老鼠》连环漫画系列、熊田千佳慕《彩绘法布尔昆虫记》、铃木守文图《铃木守的鸟世界》、安野光雅《旅之绘本》(比较适合0~6岁
2.托马斯·布热齐纳《冒险小虎队》、戈西尼编文,桑贝绘《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蒂皮·德格雷《我的野生动物朋友》、J.K.罗琳《哈利波特》、林格伦《林格伦作品集·美绘版》、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科洛迪《木偶奇遇记》、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新木偶奇遇记》、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萨尔腾《小鹿斑比》、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小熊温尼·普》、《安徒生童话全集》、《格林童话全集》、《意大利童话》、拉斯伯、毕尔格《吹牛大王历险记》、罗大里《天上掉下个大蛋糕》(相对适合小学中年级);托尔金《魔戒》、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吉卜林著,文美惠、任吉生译《丛林之书》、吉卜林《白海豹》(相对适合小学高年级)(吸引了全世界孩子的书,也一定吸引你的孩子。)
3.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金瓶梅》等、鲁迅、胡适、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的作品、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文字老到,悬念重重,易吸引孩子阅读)、《的葬礼》(霍达),《北方的河》《黑骏马》(张承志)(纯洁而深刻)、《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康素爱萝》(乔治•桑)、《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忏悔录》(卢梭)(外国经典名著)、房龙(美)《宽容》、《人类的故事》  (最好看的哲学和历史)(相对适合中学生

 4..三毛、张晓风、毕淑敏、郑渊洁、曹文轩、余秋雨、余光中、余华、莫言、张承志、周国平、王小波等人的部分作品。  (代表当代中国较高的文字水平)

5..杂志:《小熊维尼》、《米老鼠》、《小公主》、《哈哈画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世界》、《读者》、《读友》、《意林》、《青年文摘》、《海外文摘》、《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环球科学》、《新发现》、《科学世界》等等。(读杂志的作用不可小嘘,它不仅是有效信息的来源,而且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作文的范本。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阅读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说:都说书看得多,语文就能学好。我家的孩子也很喜欢看书,一有空就捧起书本,可是一到写作文总是焦头烂额,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语文考试成绩也总是上不去,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同样是看书,不同的“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选对了阅读方法,往往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有效阅读呢?

 名人名家独特的读书方法

:说起名人读书的故事,脑海中倒还真的蹦出不少,不过最先跳入脑海的便是咱们的了。我们都知道不光是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呢。一首《沁园春雪》耳熟能详。主席他毕生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鲁迅:大文豪鲁迅先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吧,他的文章在中小学课本里就收录的不少,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专一目标多遍”读书法是苏轼首创和实践的读书方法。苏轼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青少年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就是专一目标多遍阅读法。因为它是一个模式: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巴金: 我们在自己选择图书时,应特别关注那些能与自己形成共鸣的“感于心”的精品文,对于那些文章不仅要反复吟诵,还要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13岁就能背诵《古文观止》的巴金谦逊地告诉我们,正是因他的“200多篇的文章储蓄”才使他明白了“文章”的真谛,获得了“通三隅”的妙手。所以,读好了“一”,自然就能形成“三”,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事半功倍。

苏步青: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透过这些名家中的读书法,我想说的是:一、之所以他们是名家就是因为他们都专注于阅读这件事,并把它做到了极致;二、通中文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背、多写。

阅读没有捷径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 全世界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犹太人,而犹太人仅仅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念101遍,肯定比100遍要好。”强调重复的价值。在《塔木德》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重复一定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像名家们一样的读。

    在中国,像三国那么厚的一本书能读100遍的人很少,我所知道的有三个人,一位是作家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作家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第三位是大数学家苏步青,童年放牛的时候,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了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也十分强调重读的重要性。他说学生时代,我被强制(如同鲁迅说的“硬看”)阅读了不少奥斯汀的作品,觉得太无聊了。三年前,我一口气读完了奥斯汀的六部小说,重新认识到她可真是位了不起的作家。经典的作品重读是必需的。

    所以,对于阅读本身来说,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所有的名人名家都做了,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花时间,花大量的时间!!!

一直读,反复读;一直记,反复记;一直写,反复写。

阅读的一般步骤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也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一定要去概括适合大众阅读的,可以借鉴的方法,我觉得或许可以这么说,就是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博览,即大量地读,读各种各样的书,可用略读法快速翻阅,甚至只看内容说明和目录,从中选择适合我们读的好书。

二读:通读,指对选出的好书从头到尾地读,了解大概内容。

三读:精选,即在了解内容和质量的基础上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章和部分。可从通读的一本书中选,也可以从通读的一部分篇目中选。

四读,深入理解,对精选出来的好文章,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细读理解,即不但知道写了什么,还要深入了解怎么写,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弄懂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现中心思想的手法。解决我们怎么写的问题,最好用回旋读书法。

五读,消化吸收,因为要学习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法,如:叙述和描写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技巧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所以我们要细细地想,认真地记,就要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弄明白文章的写作特点,即按什么顺序写的,结构上有什么好处,有哪些表现力强的好词好句需要我们学习记忆,对于这些词句要背下来或记在读书笔记上,积攒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

六读,灵活运用  学习人家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光记在脑子里或笔记上还不行,还要把它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谓灵活,就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运用恰当,不要忘记:优美词语并不是它本身美,而是要看用得恰当不恰当。

    当然,学无定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阅读本身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的童年因为阅读而快乐,那才是一件真正值得我们欣慰的事!

阅读倡议:小目标

    一学期(半年)泛读10本书(多读),在这10本书中重点选出几本或一本书精读10遍(多背),做好读书笔记、模仿写作、创作(多写)。。。。。。

   一年泛读20本,精读2本。小学六年可读120本,精读12本,初中、高中。。。。。。

         持之以恒 , 改变人生!

注:本文为方敏老师 2018.04.13、14日《名师零距离》的文字稿。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