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手记】No.26 对“童话”的学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2016年开始,“核心素养”这个词开始被越来越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就学科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健能力,它具有语文学习的奠基作用和种子意义。在众多学习品格之中,态度至关重要。孩子们学习某一类科目,尤其是小学生,态度决定着学习的深度发展。所以,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由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综合构成。态度素养是必备的品格,语言素养是核心中的关键,文化素养是重要保证。基于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就应该由此出发进行探索。

一、关于“素养=(知识+能力)×态度”的童话教学研究

 “态度决定人生”,这是对“态度”重要性的经典阐述。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童话的动人故事和优美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享受“真、善、美”的熏陶。所以,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情节内容,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气氛。从表面现象看,小学生一般都是喜欢读童话故事的。但是,要从喜欢到喜爱,再到钟爱,还需要更多感觉、感情的参与。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等, 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 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另一类是动植物童话。

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 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本。

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和“游戏精神”,经常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童话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真正喜爱上童话。

读童话。可以课上读,也可以课下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读, 还可以和大人一起读。特别是“和大人一起读”是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学习园地” 中的一个全新的栏目,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

当然,讲童话、编童话、画童话、演童话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喜爱童话的教学手段。尤其是演童话,小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说之演之,乐此不疲。通过表演,熟悉童话故事的内容,体会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理解文中的语言和思想。

二、关于“语言于无痕处习得”的童话教学研究

语言的习得,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性任务。童话通过特殊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教学应该依语言特点而教,据语言特点而学,在语言特点处下功夫。

童话,它是儿童的话语,经过艺术提炼,不平庸、不苍白,却又通俗明白,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童话的语言对话多,有些童话还富于音乐性,它的节奏和诗相接近。教学童话时,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地全面接触、体会文章:目光触摸(默读)、心灵触摸(听读)、声音触摸(朗读),从而使学生沉醉于童话美丽、 动人的境界之中。

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

三、关于“文化素养”的童话教学研究

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指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朗读和习作是文化积淀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读出声音, 自己听到, 才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通过朗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设计了两个想象习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 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心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 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寓意则是童话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寓意理解的途径, 可以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可以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还可以从分析关键性词语中揭示寓意。但这里面有一个多样性理解的特点,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 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不该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 教师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 陪伴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 而不是硬拉着孩子的手把他们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童话中一些深刻的东西,可以留待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体验中思索。

车站小学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将童话课正式引入课堂,真正在课堂上接触童话课的孩子目前已经就读二年级,在学期末,学校将有一个专项的诊断,童话教学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就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态度、语言、文化来做一个系统的研究,为今后童话教学以及语文教学改革找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刚刚进行完学校第三届站台好声音的角逐,今年的站台好声音不仅仅保留了传统项目——童话故事,还添加了中国好故事、中国好诗词、英语讲童话三项内容,连续三届,我都在现场观看孩子们的表现,连续参加三届的选手,自然经过三次的历练后,无论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情的把握、语句的断连等,进步都是能够感受出来的,我想,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在孩子们准备的过程之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一定会逐步的养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