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丨丹麦不只有童话还有这些好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时光网特稿 丹麦,这个拥有安徒生和“小美人鱼”的北欧国家,因“童话王国”的美誉被世人所知。然而,纵观丹麦电影百余年历史,从默片时期到新浪潮时期,再到如今的新时代电影,丹麦电影从未止步。获奖名作、电影大师、导演新秀层出不穷。这也在向世人昭示着,丹麦不只有童话。


19世纪末,电影技术传入丹麦,自此这个神秘的“童话王国”就走上了“丹麦特色”的电影之路。从1955年,丹麦艺术创始人之一的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擒回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到1987年和1988年,。丹麦电影从未停止“征服”世界影坛的步伐。




丹麦电影大师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成为后续许多电影人的标杆,不断予以借鉴。德莱叶的经典之作《圣女贞德蒙难记》、《复仇之日》就影响了诸如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法国著名导演罗伯特·布列松等一众后起之秀。丹麦“新浪潮”的代表导演之—卡尔森·亨宁更是凭借一部《饥饿》震惊了世界艺术影坛。还有两夺金棕榈的比利·奥古斯特,至今仍活跃在导演一线,不断有新作问世。


除了电影大师之外,近年来丹麦新生代导演也开始崭露头角,佳作层出不穷,同时在电影节和商业院线的不同舞台做出优异的成绩。这其中,离经叛道的拉斯·冯·提尔凭借《黑暗中的舞者》、《反基督者》、《破浪》等片接连在戛纳电影节傲视群雄,同时又刷新着观众的“三观”;托马斯·温特伯格则有条不紊得凭借《狩猎》等片携手“汉尼拔”麦斯·米科尔森征服着世界影迷;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因《亡命驾驶》轰动2011年的世界影坛,他独树一帜的暴力风格让人过目难忘,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丹麦影人在商业与艺术间并驾齐驱的可能性。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12部丹麦电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走近“童话王国”的光影历史。


● 默片时代
童话改编作品
《逝去的时光》
1922年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编剧: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主演: Clara Pontoppidan / Svend Methling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 奇幻

上映日期: 1922-10-03



 

从剧情上看,影片更类似于《格林童话》中画眉嘴国王的故事,只不过经过德莱叶的作者化处理,影片更有了一种写实主义风采。从故事结构上来分,《逝去的时光》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女主角身为公主骄纵任性,每日过着华丽奢靡的生活;第二部分女主角变为陶匠的妻子并与其患难与共,展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影片前半段表现出德莱叶少见的喜剧色彩,主要凸显宫廷生活的浮华与人物的空虚。后半部分光线开始变得阴暗,摄影风格也趋于写实。


关于片名《逝去的时光》,其实与本片剧情并无多大关联。有人说这是导演为了纪念曾经真挚又美好的爱情而起的名字。有趣的是,影片结尾德莱叶让这段爱情故事走上了大团圆的结局,也算是对于这段“逝去的时光”的某种成全吧。


● 五十年代
德莱叶的艺术坚持:信仰与神迹
《诺言》
1955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编剧: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 Kaj Munk

主演: Hanne Agesen / Kirsten Andreasen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1955-01-10




除了爱好童话,丹麦也是追求信仰的国家。据调查,丹麦86.6%的居民信奉路德宗,0.。在如此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丹麦电影也常常热衷于表现宗教题材。


这其中,德莱叶自小就深受着宗教意识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宗教元素。拍摄于1955年的电影《诺言》就是将圣经中的故事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影片着眼于一个农场主的家庭,讲述了复活死人的故事。但德莱叶并没有单纯地将这段神话搬上荧幕,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探讨信仰的问题。相对于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生死,本片中德莱叶选择从宗教多数派、少数派和无神论者的三个角度来抨击信仰的丧失和宗教斗争的丑恶。并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稳健的长镜头将神话的特点弱化,专注于表现不同信仰与理念的人类生活。这样也使故事情节更加合乎常理,以至于最终神迹的发生也显得水到渠成。



德莱叶并没有单纯地将这段神话搬上荧幕,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探讨信仰的问题。


德莱叶并没有单纯地将这段神话搬上荧幕,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探讨信仰的问题。即使对于不了解宗教的普通观众,也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导演想传达的基本信息。比如,片中有这样一段主人公的对话:


  “爷爷,你能告诉我这一生真正爱过吗?”


  “我爱过大概10次。”


  “啊,爷爷,看来你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我的小爷爷,在这个世界上你什么都懂,除了爱。”


德莱叶想要通过本片传达给观众的是,在生活中,爱也是一种信仰,只要我们坚信爱,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诺言》曾获1955年第2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书写了丹麦电影在世界影坛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导演的德莱叶却更像是一个孤独的传道者,内心坚定地继续着自己的艺术理念,默默将丹麦艺术电影传播到全世界。


● 六十年代
欧洲电影运动:浪潮中新生
《饥饿》
1966

导演: 卡尔森·亨宁

编剧: 卡尔森·亨宁 / Peter Seeberg

主演: 帕尔·奥斯卡森 / 冈内尔·林德布洛姆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1966-08-19




50年代,随着全球交流的频繁,丹麦电影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美国电影等传入丹麦。自此,丹麦电影也进入到了大众娱乐时期。随着文化的被迫解放,丹麦电影涌现出了许多新类型(包括情色电影等)。不过好景不长,60年代的电视工业让丹麦甚至整个欧洲陷入了危机。这种震荡也催生出了欧洲各地的浪潮运动,其中新现实主义为丹麦电影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饥饿》的导演卡尔森·亨宁便是这次浪潮中的代表人物。


影片根据克努特·汉姆生同名小说改编,描绘了一位落魄作家的“精神洁癖症”。全片充斥着压抑忧伤的氛围,亨宁以着重刻画心理的室内剧手法,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作家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崩溃。穷困潦倒在许多电影中多表现为对酒精、毒品或是美色的依赖。但本片中的男主角却因为不曾动摇过的道德规范约束,导致他难以表现为正常人,从而现实于他而言逐渐演变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两只鞋子相互说话,本图斯活在自己的条条框框中,但鞋子还是不可避免地脏了。


奇怪的是,从观影的角度来说,我们却从这颗扭曲而偏执的内心当中体会到了一种凄美。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每个银幕形象都是自由的。灵与肉的饥饿,何处是生命之出口?影片中,正当一切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本图斯(男主角)奔向了码头。最后一幕,他心怀希望期待着命运的转变,前途未卜。

  

《饥饿》是丹麦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作,为当时的丹麦电影打开了一扇重获新生的“门”。与电影中的经济萧条相对的是,当时的丹麦电影也在电视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娱乐文化的支配下举步维艰。不过与戏内迷茫的结局不同的是,正当艰难的时刻,丹麦政府开始资助电影工业,在66年建立了丹麦电影学校,使丹麦电影重新燃起了“火焰”。这也正是现实版的《饥饿》结局,美好又充斥着新的希望。


● 八十年代
重获新生&冲奥成功
《芭比特的宴席》
1987

导演:

编剧: / Isak Dinesen

主演: Stéphane Audran / Birgitte Federspiel

类型: 剧情 / 爱情 / 音乐

上映日期: 1987-09-18




6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结束之后,丹麦电影进入了现代时期。丹麦政府所资助的电影工业在70年代初期逐渐完善成型。80年代,丹麦电影重新恢复了生机。《芭比特的宴席》不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更是突破性地将丹麦电影推向了国际舞台。


影片根据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纳森的小说改编而成,迪纳森最著名的作品还包括《走出非洲》等。全片被浓厚的宗教气氛包围,剧情中出现了许多丹麦电影常有的不解和矛盾。前半段两姐妹的故事叙述得温馨感人,而后半段整个盛宴筹备和进行过程,导演则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对美食当前的引诱作了生动而有趣的铺叙,不但令以禁欲和节食为原则的村中教友为美食降服,甚至连屏幕下的观众也为其深深吸引而蠢蠢欲动。




《芭比特的宴席》荣获第6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鸣惊人。其实影片并非如其片名一样只是去描述这一次盛宴,而是用食欲象征情欲,讲述晚宴中每个客人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那爱情的遗憾、职业的选择、朋友的背叛和亲人的隔阂等,都化作桌上的珍馐美馔,演绎着人生的五味杂陈。 


● 九十年代
多元化类型
《克拉姆的一家》
1991

导演: Sven Methling

编剧: Thoger Birkeland / John Stefan Olsen

主演: Laus Hoybye / Dick Kayso

类型: 喜剧 / 家庭

上映日期: 1991-10-04




位于北欧的丹麦,气候其实并非想象中那般阴冷,实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也正因为如此,丹麦拥有着乐观向上的国民,这群听童话故事长大的北欧人自有他们独特的幽默感。丹麦喜剧电影没有意大利喜剧那番连珠炮似的语速;也不像法国喜剧那样热烈直接;当然,它亦不是英国的冷幽默。丹麦喜剧,更多的是一种温暖舒心的感觉,就像是乐高(乐高积木的故乡在丹麦比隆)玩具,有趣味又不失逻辑。丹麦喜剧电影通常没有复杂的情节,也不需要滑稽的肢体语言,比如这部90年代曾红极一时的合家欢电影——《克拉姆一家》。



影片还出现了丹麦的著名地标——小美人鱼。


影片从小克拉姆的视角出发,故事有点类似于《小鬼当家》,但是情节的设置完全从简,反派人物看起来也并不非常邪恶,甚至有种蠢萌的感觉。抢劫银行的一段戏堪称经典,无论从手法还是场面调度都令人惊讶。作为一部儿童片家庭喜剧,《克拉姆一家》把握住了“简单但不简陋”的精髓,幼稚却不低能。尤其是每部结尾小克拉姆都能得到小女友的亲吻,不知道这些会在多少小观众心中泛起“初恋”般的涟漪。


,丹麦排名第一。从《克拉姆一家》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丹麦人那份简单又甜蜜的真实。小麻烦、金毛犬、小情人、童年恐怖故事,发福的老爸和烦人的邻居等最终都交织成了最美的平凡。


《善意的背叛》
1992

导演: 比利·奥古斯特

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潘妮拉·奥古斯特 / 马克斯·冯·叙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上映日期: 1992-07-03




1992年,堪称是丹麦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体育方面,巴尔干危机使得南斯拉夫禁止参加欧洲杯,原本没能取得决赛资格的丹麦队被邀请顶替。与此同时,比利·奥古斯特带着《善意的背叛》来到坎城,冲击人生中第二座金棕榈。最终,丹麦队奇迹般战胜了德国队捧起了德劳内杯;奥古斯特也摘下了戛纳金棕榈,成为自阿尔夫·斯约堡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后第三位获得两座金棕榈的导演。有意思的是,丹麦队在邻国瑞典夺得了欧洲杯,而《善意的背叛》则由瑞典国宝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编剧。



从本片中我们得以一览北欧灿烂夏日的炙热,也能体会到冬日皑皑白雪的寒冷。


《善意的背叛》讲述了伯格曼父母的故事,片中有着伯格曼式的情感激荡,描述了家庭、爱与信仰,由一家人隐喻出一个时代的风貌。作为一部长达180分钟的传记片,影片在导演奥古斯特的精彩展现下,竟毫无枯燥冗长之感,人物之间充满矛盾与张力。摄影也是本片的亮点,从本片中我们得以一览北欧灿烂夏日的炙热,也能体会到冬日皑皑白雪的寒冷。奥古斯特用冷峻的叙事手法将一幅家族版图完美展现出来,写实的同时留给观众对人生与亲情的思考。


对于大师来说,艺术总是得以传承的。德莱叶影响了伯格曼,而伯格曼又影响了奥古斯特。丹麦与瑞典的文化在不断补充与滋养中共同进步,携手共画出瑰丽斑斓的北欧文化版图。


《末路狂奔》
1996

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编剧: Jens Dahl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主演: 金·波德尼亚 / 扎特科·巴瑞克 / 麦斯·米科尔森

类型: 惊悚 / 犯罪

上映日期: 1996-08-30





虽然丹麦艺术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电影市场却不容乐观。丹麦电影在90年代初期只有20%以下的市场份额,1995年更是跌到有史以来最低的8%,而同年美国电影在丹麦的市场份额则高达81%。国家的经济扶持无法彻底解决现状,丹麦电影需要新的类型片去打破常规。


这时,丹麦电影界涌现出一批有想法又能顺应新潮流的年轻导演,这其中,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首当其冲。雷弗恩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在他8岁那年同父母一起搬到了纽约。后来考入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电影,但他还未毕业就因为其过于叛逆的行为被学校开除。仍想继续学习电影的雷弗恩接着申请了丹麦电影学校,但没过多久他又辍学了。也许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这股叛逆劲儿才成就了他独特的暴力影像风格,也使得《末路狂奔》系列电影得以问世。



《末路狂奔》生动地展现了盘踞在哥本哈根街头角落的毒贩子的暴力生活。


《末路狂奔》生动地展现了盘踞在哥本哈根街头角落的毒贩子的暴力生活。全片色调昏暗,镜头剪辑凌厉。虽然没有裸露镜头,但写实的暴力场面和角色们满口的脏话也让影片被定为16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的级别。雷弗恩通过三个人物的命运,描绘出哥本哈根贩毒界暗无天日与病态般刺激的一面。从《末路狂奔》中不难看出之后《亡命驾驶》的影子,影片于2011年火遍世界影坛,并获当年戛纳金棕榈提名。


《家族庆典》
1998

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

编剧: 托马斯·温特伯格 / Mogens Rukov

主演: 乌尔里奇·汤姆森 / 赫宁·莫里岑 / 托玛斯·博·拉森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1998-06-19(丹麦)




对于北欧国家来说,他们并不具备好莱坞那般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也难以消化庞大的电影制作。于是几个丹麦国家电影学院的导演聚在一起,从摄影、灯光、表演、配乐等等方面给电影拍摄加入了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纯洁誓言,但更多人叫它“道格玛宣言”。


“道格玛95”是由拉斯·冯·提尔和他在丹麦国家电影学院的校友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和索伦·克拉格·雅格布森于1995年发起的一次电影运动。《家族庆典》正是“道格玛95”的第一号作品。影片在“道格玛宣言”的规则下运用晃动的手持摄影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日晚会,这个家族外表光鲜富足,内里却腐朽破败。导演从参加聚会的不同人的不同表现,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乱伦、谋生诸多敏感话题。



道格玛95一号作品


《家族庆典》表现了对父权和资产阶级的挑战。当大儿子在父亲生日致辞从小被父亲猥亵时,在座来宾并没有表现惊讶,他们还是继续吃喝,甚至还有人唱歌来缓解气氛。有一段是片中小女儿带着黑人男友赴宴,期间竟然合唱起来种族主义民谣。这些大胆又不可思议的情节无情地嘲讽批判了家族内部的冷漠、愚昧。


这部“道格玛95”的一号作品一经问世就取得巨大成功,一举拿下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不仅如此,影片也给了欧洲电影界以启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制作电影。虽然欧洲电影没有也不能像好莱坞那样大体系得生产电影,但是他们可以利用凝练的电影语言、动人的剧情和过硬的表演,同样也可以拍出优秀的电影。


● 新千年
享誉世界
《黑暗中的舞者》
2000

导演: 拉斯·冯·提尔

编剧: 拉斯·冯·提尔

主演: 比约克 / 凯瑟琳·德纳芙 / 大卫·摩斯

类型: 剧情 / 歌舞

上映日期: 2000-09-08




进入21世纪,丹麦电影在世界影坛上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导演。这其中,一向剑走偏锋的丹麦怪才拉斯·冯·提尔无疑是最佳代表。


有些电影,一生只看一遍足够,因为太难以直面那直抵心灵的镜头;有些电影,一生只看一遍远远不够,因为这种观影感官上的“自虐”会上瘾。而这两类电影都指向同一位导演——拉斯·冯·提尔。在他2000年的作品《黑暗中的舞者》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影迷的矛盾与纠结感。虽然这部是多国合拍片,并非纯粹的丹麦电影,但其中关于“道格玛宣言”的一些价值并没有丢失,而且冯提尔,这位如今丹麦电影届的头牌,掌握着这部电影的“灵与肉”。其实“道格玛95”作品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打破规则,虽然他们拥有最终的解释权,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导演还是渐渐地脱离了“道格玛宣言”。


最初的“道格玛95”是由于资本不足,如今导演们可以得到足够的资金去拍摄电影,宣言则更多演变成一种表现手法。晃动的镜头时而表现比约克暗无天日的生活,转眼又进入她的音乐世界。手持摄影在不同的场景中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它可以是底层贫穷的生活写照,也可以是想像世界中迷离的美好。不过最后它们都幻化成巨大的力量迸发出来,像在观众心中投下一颗炸弹,这是穷人的蔷薇,也是拉斯一贯的风格。



良心三部曲:《破浪》《白痴》《黑暗中的舞者》


从“道格玛宣言”开始拉斯就在抗争资产阶级,以小博大,他用惊人的方式讲述资本下的罪恶。从“欧罗巴三部曲”(《犯罪分子》《瘟疫》《欧洲特快车》)初出茅庐;然后用“道格玛宣言”呐喊“良心三部曲”(《白痴》《破浪》《黑暗中的舞者》);接着以“美国三部曲”(《狗镇》《曼德勒》《反基督者》)完成自我。拉斯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观众的心理防线,他用刺耳的声音呼喊。


不得不承认,拉斯是个天才。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他可以在黑暗中舞蹈,他无所顾忌任意妄为;创立了宣言却违背,拿着美国制片的钱又抨击他们。他创造了当今影坛独一无二的自我,当比约克一步步走向绞刑台,比起《乡愁》中守护烛光的步伐更坚定,也比拖着瓦斯罐踽踽而步的《罗塞塔》更从容。“良心三部曲”以“道格玛宣言”开始又伴着宣言结束,从一鸣惊人到载誉而归,丹麦电影向世界的舞台又迈进一大步。


《公仔总动员:校园惊魂计》
2005

导演: Kresten Vestbjerg Andersen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动画 / 悬疑 / 惊悚 / 歌舞

上映日期: 2005-07-08




2004年,丹麦出产的本土动画片《校园惊魂记》问世。虽然是动画片,但它的针对人群可不只是小朋友。影片包含了动画、喜剧、恐怖、歌舞、cult等元素。片中主角设定虽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但内容却满是粗口和凶杀,对话环境也是容易带坏孩子的“后现代风格”。


这部电影的画风有点类似于《玩具总动员1》中被抛弃的丑陋玩具,人物造型滑稽夸张,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校园惊魂记》是丹麦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有一些稍显逊色的地方,但依然不乏为一部佳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德州电锯杀人狂》、《闪灵》、《教父》等恐怖片和犯罪片的影子。其中有趣的是,在男主角怪异的父母婚礼上,阿道夫·竟然惊喜现身。


在丹麦电影不断以艺术片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时,这般恶趣味的动画片却突然问世,可谓颠覆了影迷对于丹麦电影的传统认识。但这也正表现出了丹麦人的创新意识以及丹麦电影的多元化特征。


《更好的世界》
2010

导演: 苏珊娜·比尔

编剧: 苏珊娜·比尔 / 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主演: 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 崔娜·迪斯霍尔姆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10-08-26




2010年,丹麦女导演苏珊娜·比尔的影片《更好的世界》一举夺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丹麦电影征战好莱坞的图纸上再添一颗星。很难想象,这部内容庞大且尽是男性角色的电影竟然出自一位女性导演之手。其实,比尔一向热衷于这类题材电影的拍摄,之前《遗失在战火中记忆》、《血海兄弟》等都涉猎了战争题材。不同于女性导演一贯的细腻感性,比尔对男性角色的把握尤为硬派、



海明威说,“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影片开头,非洲、孩子们、足球的元素一一出现,镜头在阳光下记录了这一系列美好,接着电影名“Heaven”缓缓出现,就像是天堂的“圣语”。这也正是导演的一种希冀,对于美好与和平世界的向往。但接下来影片呈现得全是流血和牺牲、校园的欺凌、夫妻的疏远和循环反复的仇恨。


其实早在2006年,比尔就曾凭借影片《婚礼之后》入围过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此次再战,终于成功拿下小金人。这位丹麦女导演未来一定还会制造出更多的惊喜,属于她自己,也属于丹麦电影。


《皇室风流史》
2012

导演: 尼古拉哈·阿瑟

编剧: 尼古拉哈·阿瑟 / 拉斯莫斯·海斯特贝格

主演: 艾丽西亚·维坎德 / 麦斯·米科尔森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上映日期: 2012-03-29(丹麦)




2012年的丹麦电影《皇室风流史》可谓红极一时,该片先是在第62届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剧本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大放异彩,之后,又入围了第二年的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同时,还凭借精美绝伦的宫廷服饰多次获得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影片根据真实的丹麦历史改编,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宫廷的传奇爱情故事。


丹麦不仅盛产优秀电影,还向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优秀演员。从默片时代的阿丝塔·妮尔森享誉国际,到新浪潮时炙手可热的奥里格、涅尔毕尤等。再到如今红遍全球的“汉尼拔”——麦斯·米科尔森。电影《皇室风流史》成功的一大意义就在于,百里挑一的丹麦本土卡司。其中,“麦子叔”饰演了一位为了革新而险些篡权的御医,他自由、危险、充满欺骗,“拔叔”将一个桀骜不驯的医生形象诠释地淋漓尽致。同时,影片中也出现了“道格玛95”时期的代表女星——崔娜·蒂虹。她19岁便获得了丹麦影后头衔,如今她饰演了一位处心积虑的继母,最后与王后的眼神交汇也是片中的神来之笔。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擒得银熊


但《皇室风流史》最耀眼的还是新人米科尔·弗尔斯加德。他所饰演的国王疯癫、懦弱,福尔斯加德精准地把角色性格中的喜怒无常与稚嫩表现了出来。他看似无忧无虑,其实只能借酒浇愁;他身为,实则有名无实。福尔斯加德将这个丹麦历史上具有同性倾向的神经质完美还原,他更凭此角色一举夺得当届柏林电影节影帝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另外,影片的女主角艾丽西卡·维坎德也因此片被好莱坞看中,新片《机械姬》收获好评,接下来的《丹麦女孩》、《谍影重重5》更将大放异彩。


Mtime时光网出品



↑↑↑长按左边二维码,或扫描指纹即可关注时光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麦柯肖恩加盟"权力的游戏"

出演神秘角色 官方称"至关重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