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魔咒》 童话里的爱恨纠葛,一部人格发展教科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 戳上面关注我们



作者王雪岩



王雪岩

十分心理专栏作者。石家庄德正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首席咨询师、督导师。知乎心理学大V,著有专栏《心理与生活》。




童话电影的隐喻性


对于童话电影,我是情有独衷的,倒不是因为童话电影看起来轻松省力,而是因为童话电影往往情节性强、隐喻性强,有着引人入胜之处。


童话包含着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以及处理方法。这些冲突的处理,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发展更健康的人格,对于成人的内心世界,也非常有助益:当观影者跟随主人公进入冲突场景时,也在自己的内心经历了那个冲突,并最终伴随着电影人物内心冲突的解决而释放了自己内心的冲突。


电影《沉睡魔咒》的原形是《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但这部电影绝对算是颠覆之作。《睡美人》有许多版本,最初版本似乎只适合成人阅读,涉及了诸多与性相关的内容,王子不但没有救公主,还使她在睡梦中怀孕。这样的内容,不适合作为儿童读物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后来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就变成了唯美王子救公主的故事。


2014年的迪斯尼电影版本,完全颠覆了格林兄弟的唯美之作,变成了与背叛、仇恨、爱、救赎有关的女性情感冲突主题。有人说,这部电影可以算是青春期教育片,就是告诉女孩子们千万不能过早,不然后患无穷。但我想,它背后隐含的更多是亲密关系中爱恨交织的复杂性。我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看一看电影呈现出的人性的隐秘运作。




好国王与坏国王

电影一开始,就讲述了两个古老又全然不同的王国,关系很不好。一个王国人民被奴役、非常痛苦;一个王国充满自由和美好。能使两个国家统一的,只有两种力量:英雄或者恶棍。这恰如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两个古老的王国,也都有英雄和恶棍两种力量存在。而一生要努力的目标,恰是如何使两个王国和平共处,有效去管理内心的英雄与恶棍。电影贯穿始终的,是这两种力量的抗衡。



好王国与坏王国,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所感受到的世界:爱的世界与破坏的世界。对应着英雄与恶棍:修复的力量与破坏的力量。


当我们出生时,我们是如此柔弱,必须依靠母亲的养育才能存活下来。当母亲满足需要时,我们会感到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里,而母亲成为一个好的客体存在于此。“客体”的意思是,那些与我们的内心世界建立情感联结的人、事、物、地方、信仰等,总之是让我们投注情感的存在。


母亲不可能24小时永远关注我们的需要。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慢慢也会体验到一些挫败性的体验,比如需要妈妈抱一抱时,她却在另一个房间做事情。当我们感到不能从妈妈那里获得满足时,可能会将妈妈感觉为坏的。不能满足我们的存在,不能得到好的养育,这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讲,可能是致命的。




为了缓解生存的焦虑,婴儿于是在自己心理内部动用了一个叫做“分裂”的机制:将满足自己的妈妈,感受为“好”的,将不满足自己的妈妈,感受为“坏”的。这样,当不被满足时,她就可以将坏的部分放到“坏”妈妈身上去,从而在内心保留“好”的妈妈形象,这个过程,就叫做“投射”。


相对应的,外部世界也就有了爱的世界与破坏的世界,从而可以帮助婴儿尽量留在爱的世界中,回避破坏的世界的侵扰。同时,动用投射,婴儿将自己内心破坏性的部分投射到外部世界,也可以帮助自己感受到坏的东西都在外面,而自己是好的,从而保证了自己的感受是被爱的。


随着婴儿长大,他慢慢会明白,原来那个满足自己的和不满足自己的妈妈是同一个人,这时他会变得抑郁——因为他不得不接受自己失去了一个全好的妈妈,要接受妈妈原来是好坏并存的。发展到这一步,他的人格才开始整合原来分裂的内容,步入成熟阶段。人一生的努力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整合的能力,就像电影中,最终完成了两个国家的整合。从这个角度来讲,《沉睡魔咒》堪称是一部人格发展教科书。


善恶、救赎和人格的整合

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时,都还处于纯净的童年,没被生活污染。但他们出场的方式,似乎也在暗示着结局的不同。


小仙女玛琳菲森具有神奇的魔力,充满爱心,会去修复受伤的树枝,会和各种各样的精灵打招呼,能获得森林中各种精灵的信任。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一个内心富足的女孩儿;而男孩儿斯特凡却是平凡世界中的渺小人物,没有父母,睡在谷仓。生活的贫苦膨胀了他的欲望,他期待将来可以住进城堡。那代表着权力和能力,恰恰是他成长缺失的内容。他出现的方式是偷窃精灵世界的珠宝,这暗示了他内心因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而发展出的贪婪。




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就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内心被分裂的两部分:爱与能力的部分,代表曾被充分满足从而建立起来的良好自体感受;贪婪与有伤害性的(金属戒指)部分,代表着未被满足的、被伤害的、恐惧的部分。后一部分建立起我们内部破坏性的客体关系,对应着破坏性的自体表征。这两部分的争斗与整合是一生持续发展的过程。


人类的贪婪终于挑起了两国的争战。贪婪和野心,使斯特凡做出了伤害童年玩伴和恋人的事,他切下了玛琳菲森的翅膀。残存的良善让他并没有杀死玛琳菲森。善良与邪恶并不像在婴幼儿的世界中那般截然分开,坏人的身上,会有良善,好人的身上也会有丑恶,这恰是开始整合的特征。


斯特凡得到了公主和王国,住进了城堡,完成了对成功和权力的追求,从此也陷入了被良知审判的困难境遇。




因为愤怒和仇恨,玛琳菲森内心恶的部分被激活。她以控制和冷漠的方式驱使乌鸦为她效力,她诅咒了斯特凡的女儿。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变得黑暗与损毁。随着小公主的出生,玛琳菲森也走上了心灵救赎之路。这个过程极其艰辛。




三个爱好和平的仙子赶来祝贺小公主的出生,给予最美好的祝福。正当第三个仙子即将给出祝福的时候,被仇恨所控的玛琳菲森来到宫殿,就像邪恶的巫婆,她诅咒孩子。斯特凡的哀求还是让她动了恻隐之心,她更改魔法,预言真爱之吻可以解开对小公主的诅咒——那恰是斯特凡对玛琳菲森未实现的承诺。




玛琳菲森的愤怒来自未实现的爱的承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往往是最常被感受到的伤害性体验。正如,失望会带领我们恨母亲的不能给予。


不被满足的爱所带来的仇恨,需要在成长中逐渐发展出宽恕的能力。当我们能够放弃被完全满足的期待时,才能发展出接受曾经发生的伤害的能力,从而与伤害性的体验和解。


诅咒带来了两个国家的隔绝,就像是我们内心好与坏的部分相隔离。隔离可以带来暂时的平静,可以将内心的冲突暂停。


玛琳菲森内心善良的部分并没有死亡。三个贪玩的仙子并不能照顾好婴儿,她承担起母亲的工作——虽然也会讲着冷漠的话。婴儿纯净的微笑,唤醒了她内心善良的母性。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她内心那个善良的婴儿也逐渐长大起来,这个重新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内心创伤逐渐修复、爱的能力逐渐回归的过程。




斯特凡却完全不一样。他必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即将降临的诅咒使他的内心被恐惧装满,他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事,筑起铜墙铁壁,令周围的人越来越难以忍受。慢慢地,他出现了一些病理性状态——甚至不愿去看一眼临死的妻子,他将自己完全陷入了对即将到来的惩罚的恐惧。


仙女的祝福实现了,婴儿长成了美丽善良的爱洛。这些特质恰如一个好母亲或者合格的心理治疗师身上所具备的特征:善良、信任、温暖、安全。爱洛对玛琳菲森充满了信任与爱,逐渐软化了玛琳菲森的仇恨。这时候,玛琳菲森成为了爱洛公主深爱的母亲,而爱洛实际上成了玛琳菲森的心灵治疗师。随着她们之间情感联结的深入,精灵王国重现了轻松与快乐——那是因为玛琳菲森内心的快乐日益多了起来。




玛琳菲森试图取消魔法,但是她施的咒语是“不可取消”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爱洛知道了诅咒来自玛琳菲森,回到了城堡。迎接她的是冷漠、焦躁的父亲。父亲不相信真爱的存在,无法将女儿从沉睡中唤醒。此时,冒着天大的风险,一定要救出爱洛的是玛琳菲森。王子的亲吻并没有解除魔法,绝望中,玛琳菲森对着沉睡的爱洛忏悔,亲吻了她,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真爱之吻是存在的,存在于彼此真正关心和爱着人之间。


爱洛找回了被父亲偷走的翅膀,帮助玛琳菲森战胜了人类。而斯特凡的仇恨最终毁灭了他自己——在童话故事中,坏人的下场一定是要被严厉惩罚甚至至死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保护,远离被坏人伤害的恐惧。


最终,两个国度统一,统一它们的,是一个既是英雄又是恶棍的玛琳菲森。她也最终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这极具象征意味的结局——极好与极坏,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


这就像一个孩子人格的最终整合。他终于发现,那个照顾自己长大的,既好又坏的人,就是母亲。当他能够接受母亲既不是全好也不是全坏,而是既好也坏时,就发展出了对世界的现实性理解,从而可以慢慢放弃一些分裂的、非现实性的感知,有更多的心理空间去容纳现实的不完美。这时,他也就能够更多接纳自己身上的好与坏同时存在,从而完成自己的人格整合,就像是两个国家最终统一。


 特 别 推 荐 


《撒旦的情歌》


本书初版于1930年,。她让既天才又庸俗的弗农不断地陷入感情与事业的两难,最后更让他用一生的悲剧来成就不朽的名曲,。人生有很多矛盾、冲突、选择,而我们只能被现实推着走,只能作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最终会如何我们的生活,无人能预知……


 收听宫学萍老师音频作品:撒旦的情歌请到幸福研习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社


咨询电话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