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的远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影响深远的远行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


      丹尼小子


      这在我是一小步,对人类却是一大步。

                                    尼尔阿姆斯特朗



     《不一样的卡梅拉》的讲的是一群小鸡的故事。故事的第一册是《我想去看海》。小鸡卡梅拉在强烈的好奇心欲驱使下,不愿意跟其他的小鸡一样过平庸的生活,她想要去看海。就这样,特立独行的卡梅拉开始了自己的远行,也同时开启了她自己和鸡群全新的生活!在这个故事当中,隐藏着许多作者安排的小小历史和文化谜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看。


       一、卡梅拉的引路人

       小鸡卡梅拉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鸬鹚佩罗讲故事。鸬鹚佩罗是小鸡世界的智者,也是故事大王。他讲的故事很多都跟海有关系,正是因为他讲的大海故事,卡梅拉才想去看海。给这位故事大王取名佩罗,当然是为了向法国儿童文学作家夏尔•佩罗致敬。



       夏尔·佩罗 (Charles Perrault,1628年1月12日-1703年5月16日),法国诗人、文学家,曾做过律师。

       让他闻名天下的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他也因此被誉为一种全新文学派别——童话的奠基者。《鹅妈妈的故事》中就有《灰姑娘》《小红帽》《林中睡美人》《小拇指》《蓝胡子》《穿靴子的猫》《驴皮》《仙女》等佳作。佩罗在保留了民间文学对比鲜明、极富幽默感的生动情节的同时,进行了补充、发挥,把口头文学所欠缺的形象刻画和生活图景描写引进情节之中,使其更加曲折有致,文学色彩浓重,从而更具艺术魅力。与《格林童话》相比,可以说这是一部作家再创作的童话集。佩罗搜集法国民间故事并整理改写,是促使“奇幻童话”正规化的重要作家,被誉为”法国儿童文学之父“。

       之后的许多童话家也借鉴了他的故事加以加工改造,例如家喻户晓的格林兄弟等。因此,可以说夏尔·佩罗首开先河,功不可没。许多他的作品被后人改编成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如芭蕾,歌剧(如柴科夫斯基的《睡美人》),戏剧,甚至电影。



       二、哥伦布与地理大发现

       一只去看海的小鸡,在小木板上睡着了。她怎样才能回到陆地呢?别担心,她遇到了哥伦布的船队。对,就是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哥伦布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英雄。当然,当时的西方人并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中国的郑和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2002年,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写了一本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一些现代学者认为,哥伦布并没有达到美洲大陆,只是到了今天被称为巴哈马群岛的地方。


(这是根据明朝的书籍整理的地图,有的现代研究者认为郑和可能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

(主流观点认为,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并未到达美洲大陆。)

       当然,哥伦布的的航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影响了他之后的达伽马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终成功,终于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说法是正确的。从此,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他看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富庶的中国充满向往。他生活的时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欧洲通向东方的传统贸易通道。由于文艺复兴的发展,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有的学者提出了地圆说。根据这样的理论,向西方航行,一样可以到达向往中的东方古国——中国。哥伦布在葡萄牙寻求资助失败后,又到西班牙寻求资助。后来,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开始了他的航海探险。从1492年到1504年,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航海进行了四次。第一次航行始于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员约90人,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他的旗舰是圣母玛利亚号三桅帆船。10月12日他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到达古巴岛,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随后他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这套邮票描述了哥伦布航海的故事。)


(达利的画《哥伦布之梦》)

(哥伦布肖像)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母玛利亚号模型)


       三、跨越大洋的爱情

      卡梅拉与皮迪克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看起来是那么顺理成章的事,也是那么甜蜜。


      这里其实借用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丛林组画中的一幅《热带森林》。这里只不过把主角改变了一下。

亨利·卢梭《热带森林》)

亨利·卢梭《自画像与风景》)

      虽然他们一见钟情,但是,卡梅拉与皮迪克的爱情在光明中还是有一点阴影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者巧妙地留下了暗示。


      “看我带谁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餐了?”这句话其实暗指一部1967年的美国电影《猜猜谁来吃晚餐》。电影获得了第40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和最佳女主角奖。电影的内容是讲一个黑人青年到未来的白人老丈人家吃晚饭所发生的事。电影的主题是反对种族主义。不同种族之间通婚,这在当时是非常重大敏感的问题。在当时,美国的绝大多数州,种族通婚是非法的。1967年6月12日(即电影拍摄完成后的19天),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宣布所有州中的反异族通婚法而无效,这才彻底结束了美国部分州禁止种族通婚的历史。



       那么,皮迪克的家族能够接受与他们那么不一样的卡梅拉吗?在那个著名的电影中,白人女生的父母,特别是对种族问题采取开明态度的父亲,在接受黑人准女婿方面还是非常纠结的。虽然在议论种族问题时采取开明的态度,但是,当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仍然感到措手不及。幸运的是,皮迪克的家族完全接受了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卡梅拉。接受的标志就是,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印第安舞蹈。


       印地安人是用舞蹈来颂赞节庆。「舞蹈」不仅代表着庆祝及欢乐,更表现了尊敬及灵性等方面的精神;「鼓」是表演的要角,也是传统印地安精神及宗教的核心,它代表着所有事物的结合及造物者的心跳;「圆圈」象征着生命自然周期。舞者则绕着鼓,在圆圈内忘我地舞蹈着。画面上每一只鸡的表情都不一样,正代表了舞者忘我的心情。


     壮美的大瀑布见证了皮迪克和卡梅拉的爱情。


     卡梅拉和皮迪克与皮迪克的家人依依惜别。这也是皮迪克的家族接受卡梅拉的表现。因为皮迪克是家族的继承者,而皮迪克的家人愿意他跟自己的爱人离开,去一个完全陌生大大陆,当然是完全的接受。


       四、漂亮的羽毛都到那里去了

       皮迪克曾经向卡梅拉解释,这里的鸡屁股都是光的,是因为最美丽的羽毛都拿去做头冠了。印第安人为什么要做羽毛头冠呢?因为,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羽毛头冠源于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具体的做法是,在一个铜制框架上缝上一些雄鹰的羽毛就成了一个令印第安战士骄傲的头冠了。


(这张照片可以感受一下真实的羽毛头冠)


(鹰羽冠的结构)

       印第安人对羽毛头冠的热衷,有可能来源于对神话中羽蛇神的崇拜。下图就是阿兹特克人的羽蛇神的形象。


(羽蛇神)

       羽毛头饰中的羽毛,首选是鹰或者雕。当然,鹰或者雕的羽毛还是不那么容易收集的。甚至,中美洲印第安部落曾经非常喜欢用一种鸟的羽毛装饰自己的羽毛头冠。这种鸟的全名叫 “凤尾绿咬鹃”。但是,就因为这样的喜爱,导致了这种鸟几乎灭绝。最后,一些印第安部落不得不转而使用鸯或者鸡的羽毛作为替代。


(凤尾绿咬鹃)


      五、地理大发现的深远影响

      卡梅拉刚到新大陆时,她注意到了一种“黄色的糖果”。皮迪克告诉她,那是玉米。离开新大陆时,卡梅拉带走了两只玉米。为什么选择玉米?因为,玉米是新大陆对人类文明巨大贡献的代表。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美洲就有了野生玉米。墨西哥和中美洲被认为是玉米的发源地。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则长达3500年。正是由于印第安人长期的驯化和培育,把一种名为大刍草的普通植物,培育成为了玉米。玉米的种植对于美洲的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有观点认为: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


     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回到欧洲后,把玉米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然后,玉米就开始了向全世界的传播。第一路,沿着地中海的航线,向欧洲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以及北非等地传播。第二路,十六世纪二十年代,从北非的突尼斯向非洲其他国家传播,例如,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第三路,十六世纪三十年代,从土耳其经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现在,玉米已经成为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三大作物。高产的玉米亩产量已经超过1200斤,对于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洲作物引种到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共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新大陆输出的物种,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试想以下,如果我们吃意大利面没有番茄酱;吃火锅没有辣椒;看电影不能吃到爆玉米花,那生活该是多么没有意思?玉米,则是所有这些物种当中,对人类世界的发展影响最大的!

      小鸡卡梅拉再次回到自己的家时,不仅带回了自己的爱人,还带回了玉米这样的美食。他们的爱情结晶很快就出生了。卡梅利多的名字,含义就是小卡梅拉。从此以后,继承了卡梅拉勇敢精神的卡梅利多,以及他的朋友们又开始新的冒险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卡梅拉那次勇敢追求梦想的远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