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卫卫儿童文学集《班长上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读孙卫卫儿童文学集《班长上台》

史飞翔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我常常会一遍一遍地沉迷于对往事的缅怀与回味之中,而不愿去思考面对未来时的那种深深的恐惧。我想,回归恐怕是每一个成年人内心深处都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愫。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满怀深情地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成长,难道非得要忘却石榴花间的那个童年?让我再次想起这句话的是一本书——《班长上台》。



《班长上台》是青年作家孙卫卫的一本儿童文学集。我之所以称它是儿童文学集,是因为我不知道究竟该把它归入小说呢,还是划入散文?在许多人称它为长篇儿童小说的同时,我更宁愿把它看成是一部由记忆的碎片构成的断章散文。因为,书中的二十八个章节,无论是从情节还是从文字,都可各自独立、自成篇章。再就是,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使我想起了已故陕西作家邹志安的小说《支书下台唱大戏》。


《班长上台》是孙卫卫四年来出版的第8本书。20061月出版,至3月已印刷3次。无论是8本还是3次,都很了不起。这至少说明孙卫卫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是一个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以我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在当今文坛,儿童文学恐怕是最落寞的一支。当作家们都直奔影视、小说而去的时候,谁还会想起孩子?儿童文学,这个曾经影响过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初最美的记忆,如今却在商潮的冲击下向隅而泣。有的人瞧不起儿童文学就如同当年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一样可笑滑稽。试想想,在光耀千古的文学史上,在琳琅满目的文学长廊中,有多少所谓优秀的作品能比得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秦文君小说那样经典流长富有生命力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为儿童而书写的儿童文学则是文学的小王子。向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家致敬,他们都是高尚的。


我是一口气读完《班长上台》的。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会心一笑少年时!《班长上台》这本10万余字的小说(或是散文)让我再次趟过记忆的河。我想起了我的少年时代。那个孤独敏感而又忧伤的少年时代。书中的那个孙卫卫与我有着多么相似的经历。善良、调皮、打方包、斗鸡。就连性格几乎都一样,胆小、脆弱外加一点点虚荣心。文学创作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以自我为个体进而去探知整个人性和人类。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成长从来都是相同的。

《班长上台》向我们讲述的是一群四年级小学生的故事。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赵小帅、王二毛、刘大鹏、宫小乙、梅淼然等一个个摇头晃脑、生动活泼而又情趣盎然的人物形象。这群孩子是如此的善,如此的可爱,如此的富有人情味。与这群孩子同样成功的还有头节课就挂破裤子的晋老师、一脸胡子被称作是鲁智深的胡老师、时而戴时而不戴头套的张校长,以及温柔体贴的班主任萧老师。他们或春风化雨,或貌似凶狠,但都爱生如子。《班长上台》之所以能在人物塑造上达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采用了一种以感情为主线,真实还原生活原生态的写实手法。我很惊讶和佩服孙卫卫对往昔生活的记忆挖掘和再现。情感是真实的基础。这一点对于儿童文学尤为重要。文学评论家常智奇称孙卫卫的小说是文如行云流水,思似清风明月,情如蓓蕾初绽,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班长上台》一书的第二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诙谐幽默、纯洁干净、富有美感的语言风格。就说小说的开头吧,我最不喜欢的课是数学。只要一上数学,45%头大,54%想睡觉。剩下1%呢?思想开小差,到太空遨游去了。瞧瞧,多有意思。一下子就把你抓住了。一本小说好不好看,耐不耐看,开头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大凡成功的小说,大都有一个成功的开头。幽默是很多作家都采用的手法,像老舍、林语堂、钱钟书、汪曾祺以及当代的方英文等。其实幽默是不好把握的。一不小心就成了油嘴滑舌、插科打诨。让人欣喜的是孙卫卫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恰到好处,避免了流俗。尽管《班长上台》一书带给我们一连串的笑,但是这种笑不是大笑,不是狂笑,不是生硬的笑,不是牵强的笑。这种笑是一种会心的笑,一种心领神会之后来自心灵最深处的笑,智慧的笑。这种笑不紧不慢,舒缓自如,从容潇洒。当然仅有笑是不够的。有评论家说,幽默的最高境界是让你在一连串的笑声中而最后笑不出来。孙卫卫的文字就有这种效果和魅力。笑的背后,包含着反思;笑的背后,包含着忧虑;笑的背后,包含着悲愤与良知。这就涉及到《班长上台》一书的第三个特点,它的思想性。


儿童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寓教于乐。在于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浅显易懂的文字告诉孩子一些或大或小的道理。《班长上台》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即使不能用博大精深这样的词来形容,但至少也是沉重厚实。透过全书的情节和文字,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教育问题。我们究竟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是被动填鸭式,还是主体唤醒式?是和风细雨式,还是棍棒相加式?是鼓励孩子的一些奇思怪想,还是抹杀他们的鲜活灵气?是像晋老师那样和颜悦色地把数学课上成语文课无限扩展蔓延,还是像大胡子老师那样把个课堂弄的尽让人死脑细胞?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班长上台》一书中比比皆是,像对读经这些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国货的反思、对广告产品的反思等等。可以说孙卫卫是在不动声色中教育了孩子,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大人。


我很感谢孙卫卫的这本书。它在我几近而立的时候,能够让我再次重温一次少年的记忆;它在我心灵日渐枯竭的时候,能够让我的内心重新变得灵动活泛起来;它在我常常悲哀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时,能够让我再次感觉到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性的温暖与光辉。读着这些温暖而又舒适的文字,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全身透着书卷气的孙卫卫。文学评论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丁帆先生称赞孙卫卫是年轻一代作家的希望。这句话也代表了我对孙卫卫的期望。我期望孙卫卫能够成为一个大家,一个为真文学而孜孜以求的大家,尤其是对于出生在70年代的我们这群人。



公众号:sfxgzs

用思想写作

用良知温暖时代


责任编辑:  渭沙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