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常生龙专栏】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

文|常生龙(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民进虹口区委主委、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校长传媒专栏作家)


学校,让学生变笨


孩子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是学习最为努力、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一段时间。复杂的语言系统、对自然界不同事物明晰的判断、协调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的体魄等,在这一阶段都有很明显的长进。特别重要的是,孩子们学得很愉快,很自主,也没有心理负担。但进入学校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课程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孩子在生活中学习,采取的是整体感知的学习思路,但学校给孩子设计的课程却是一个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用通俗的话说,每一门课程就像洋葱的一瓣,学生了解的是每一瓣的细节,但对洋葱整体的形状常常一无所知。而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洋葱,则是从整体开始的,再一层层地剥开来,逐步了解其内在结构。孩子在生活中认识世界的方式,和通过学校课程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困难和障碍,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课堂教学给孩子制造了很多学习上的麻烦

为了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学科的特征和规律,人类发明了一套套非常独特的符号系统。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除非我们赋予它某种意义。既然别人可以赋予某一符号特殊意义,学生其实也可以这样做,但在当下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赋予某种符号特殊意义,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去记住这些符号。原本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体验式学习很少见了,抽象的、符号体系的记忆式学习铺天盖地。学生的学习像鹦鹉学舌那样,他们既不知道也不了解一个关系式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只是盲目地背诵。

 

作业测验给学生带来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

我们的师范院校里既没有在作业研究方面出名的教授,也没有专门研究作业的课程。从师范大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对作业问题也缺乏研究。很多人认为,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有助于改善学习技巧,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家校之间相互联系。但众多教育测量结果表明,作业和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整体的正相关。

 

考试的副作用就更大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学生、老师和学校联合起来,通过一个好的分数来假装学生已经学会该学会的一切知识,但事实上,考完试之后学生就将这些强行记忆的东西给忘掉了,学生只掌握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一无所知。学校想要的就是优秀的应试者,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种虚假的做法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教学管理让学生时常感到恐惧和胆怯

很多学校的教学秩序是建立在对学生恐吓、惩罚的基础上的。恐吓和惩罚足以摧毁学生的智能,影响他们观察事物的层面、思考的方式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即使聪明的孩子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智,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他,他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出洋相。

 

约翰·霍特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曾陷于德国集中营中的人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在营中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愚钝、傻笑、无意识地配合。战后他从集中营出来,在各地工作时,发现非洲殖民地的一些小孩和美国南方的一些人和他在集中营里表现出来的人格一样!假装表现这种人格,一方面可以取悦控制者,另一方面也能满足部分人的欲望,通过表现得更笨或更无能,拒绝控制者利用他们的才智和能力。这与学校里发生的情形不是很类似吗?

 

教育,要找寻真正的起点

 

学校和教师要谨慎判断自己工作的性质和价值

有人认为,教育使孩子越来越聪慧。但事实上,人本来就是会提问、会回答、会解决问题的动物。我们不用把孩子“变得”聪明,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他们变笨。


也有人认为,学校和教师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其实很多时候,不做比做好,做了反而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校的依恋度。

 

还有人认为,课程传递给学生的是最重要的知识,学生一定要学好,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但事实上,知识本身是可变的,教育最需要去做的是呵护学生那份求学的心,满足那份求知的渴望。

 

要最大限度地在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给学生自由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归根到底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学生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团队活动中,学生要成为项目的设计者;在待人处事上,学生要成为德行的表率……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关键是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在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给学生自由。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教师需要明白的是,自己学科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本身并不重要,学生少学几个规律无关大局,重要的是书本上的这些知识是如何被人类所认识、所提炼的。教师要将人类孜孜以求的探索历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前人付出的努力,知道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思考自己该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中学到的所有原则和法则,都是可以用现实生活来验证的。第二,尽量让学生来选择学习任务,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如果学习任务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他就会去承担相关责任。第三,相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在虚掩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地将它推开。

(本文节选自常生龙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延伸阅读:

教师不阅读,教育没希望

文|常生龙(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民进虹口区委主委、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校长传媒专栏作家)

   

记得李镇西在谈读书的时候,特别提出读书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原话记不得了,但这两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最近在网上看到博友“沐春朝阳”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之后撰写的读后感,觉得他就是读出了自己、读出了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拜读一下。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文|沐春朝阳

 

如今,随处可见提倡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真正热爱阅读的教师有多少?然而如果连教师也不爱阅读,我们又拿什么来教给孩子阅读的能力呢?我们为什么不爱阅读?因为在我们看来,阅读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从我们上学时起,我们就被迫接受灌输式学习,背诵与记忆性的内容成了日常,花样繁多的公式、口诀、年代表、新名词充斥,学习过程毫无乐趣可言。仿佛我们所学,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常生龙在《学校,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一文中说:“原本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体验式学习很少见了,抽象的、符号体系的记忆式学习铺天盖地。学生的学习像鹦鹉学舌那样,他们既不知道也不了解一个关系式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只是盲目的背诵。”试想,最初的学校教育,我们拿到的所有书籍,当我们无法发现他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当我们发现这些不过是将来考试的工具,我们将从何获得学习的乐趣?所以每一年,中高考过后,都有一些学生疯狂烧书卖书,这样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了一件极其枯燥无趣的事情,而阅读,就是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很多人从学校毕业,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多不喜欢的科目再也不想看一眼,阅读,更是因为从未养成习惯而被抛之脑后。就像很多人说的,现在的学生,只求学却不读书。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认为脱离了乏味的学校考试,学习可以终止了,阅读更是一句只送给学生的口号。可是不阅读,人便丧失了起码的学习力,不进则退。不阅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终将营养不良。无怪乎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阅读,不是考试的工具,是精神营养的必需品。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中学时代,学校虽然没有图书馆,但是附近有许多书店,我经常跑去书店买书,可是有一些书买到了,看一小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尤其文言经史和一些西方抽象、意识流之类的作品。大学时代,图书馆卷帙浩繁,本有着享不尽的精神盛宴,可是比起励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钱钟书先生,算根本没读什么书。走出校园,虽然还保留着手边、枕边不缺书的习惯,可是阅读力大大下降。最快读一本书也要一周的时间。因为教育的需要,我刻意选择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起初选择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后来发现读不下去,直到无意中看到了高铭先生的两本心理学读本,看得如痴如醉……


一本好书,让你发现一个绚烂无比的瑰丽世界。心情沉闷时,看《一个人的朝圣》,看史铁生,平淡时看教育家的心路箴言,精力较好的时候看看语言文字格律一类的书,伏案之际边读边抄写一些经典著作……有时候感觉疲惫,翻看手机,看看流行的快餐阅读小文章,可是我几乎没有耐心在手机上读完每一个字。起初以为快餐阅读能让人放松,其实不然,看完手机,眼睛疲劳干涩,根本不是最佳的休闲方式。而此时能读到一些触动自己心灵的书籍上的文字,却如冬之炭火,夏之阴凉,让人倍感舒适。


可见,阅读,讲究对书籍的选择和你的心境。以前从不看儿童文学,总以为那是孩子的世界。直到第一次与孩子们共读《窗边的小豆豆》,继而《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才发现不读儿童文学,仿佛一个人从未有过童年,生命是干涩的、苍老的。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课本的那点文章远远不够他们读,他们很喜欢图书馆各式各样的课外书,每当下午的读书时间,我给学生阅读一本完整的书时,教室里总是非常安静的,他们有的锁眉沉思,有的暗暗窃笑,那种书籍文字带来的愉悦感丝毫不比一部精彩的动画片带来的感觉逊色。


前几天看到那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惊讶于作者高超的读写能力。有这样能力的教师,怎会带不出优秀的学生?我仍旧相信那句话,教师不阅读,教育没希望。当你沉迷于一部早知结局的泡沫电视剧,当你纠结于琐碎总是觉得没时间、没精力,当你感到愤怒、无助、迷茫、自卑,不如拿起一本书来吧,这个世界的所有智慧都在那里。

(本文选自pplong的博客)

延伸阅读:

读书:教师成长的航船

做称职的家长: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智力的生理基础与学业失败的因素

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