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 | 环保童话想写出新意,这几点很重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文∣ 苗苗老师

微课堂 ∣《未来作家》原创出品



 

曾经有一段时间,环保类作文非常流行。有写关于节能的,垃圾分类的,有记叙文、科普文、童话等等,其中环保童话因为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当然,很多环保童话还是脱离不了垃圾分类这个话题,看多了就失去了新鲜感。


想把这类童话写出新意,该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的素材太少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如果是这样,我建议大家可以先搜集一些资料,最便捷的,莫过于上网搜索一下关于环保的新闻或科普文,列举出一些可以用来写作的关键词,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文章仔仔细细地看几遍,搞清楚关键词的意思,不要一知半解地就开始写,万一犯了常识性错误,那就闹笑话了。


有的同学会耍点小聪明,把科普文中的部分内容一字不差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美名其曰“引用”,注意了哦,这个可不是“引用”,而是抄袭了。这个懒是不能偷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写出来,哪怕这语言是青涩的,缺少修辞手法和好词好句的。一些同学习惯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这固然是好的,在恰到好处的段落引用名言,可以提高文章的格调,升华主题,但假如动不动就冒出几句名人名言,或者大段引用名人的事例,而作者自己的文字很少,那这篇文章读起来就比较乏味了。


本期的微课堂,我要向大家推荐一篇环保类的童话,虽然主题是比较常见的,但作者却写出了一些新意。也许大家会很好奇,既然是垃圾分类的环保主题,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


 

【例文】

《寻“家”》

四年级 沈子曰

 

绿草丛中出现了一个小家伙,一场大雨把它周身的泥土冲刷得干干净净。尽管顶端的细针锈蚀不见了,尽管身上的刻度线也消失不见了,可是通过塑料的材质和圆筒的身形,很容易就能认出它就是二十年前的医用注射器。


虽说现在也用注射器,但出于环保考虑,科学家发明出了新型的纸质注射器。可是这小家伙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历史?它只知道很久以前,一个调皮的孩子将它从医院里偷拿了出来,玩腻了,就将它埋进了泥土里。要不是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或许它还不能重见光明呢。


《寻“家”》这个题目对于垃圾分类的主题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一场大雨过后,童话的主角——一支老旧的医用注射器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作者特别强调说它是二十年前的注射器,因为这种注射器在使用之后就被视为医疗垃圾,它并不是在医院里被使用的,而是被调皮的孩子偷出来玩后随手抛弃。这个设定符合逻辑和常识,容易被读者接受。


 

小家伙多想找个栖身之所,它向蟋蟀请求,可是被拒绝了;它向小鸟请求,又被拒绝了。好心的蚂蚁告诉它:“你的家叫垃圾桶,你应该到那里去。”垃圾桶?小家伙这才想起自己以前的兄弟用完以后都会被安置在一个黄色的方形桶里,原来那就是垃圾桶啊。小家伙谢过蚂蚁,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垃圾桶——那个属于它的家。


小家伙找了很久很久,怎么也找不到曾经见过的黄色的方形垃圾桶。它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垂头丧气地坐在马路边。忽然,一个巨大的身影出现在它的跟前:“妈妈,等我把手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再踢球吧!”“垃圾桶?”小家伙一下子振奋起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巨大的身影。原来不远处绿色树状的东西就是垃圾桶。


小家伙像捡到了宝贝一样,向着树状的绿色垃圾桶奔去。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了桶顶,可是怎么也进不去。它太着急了,不断地敲打着桶顶透明的门,可是无论它怎么敲打,门依旧没有打开。


 这个小针筒拼命想找家,而它所谓的家就是垃圾桶。许多年前,还没有垃圾分类这个概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了,甚至对垃圾丢弃的地方都归了类,不再像以前,一股脑地把可循环利用的东西、一次性用品、有害或有毒的东西都扔进垃圾桶。


小针筒寻找家的过程非常曲折。一开始有了线索,但仔细打听却很失望,二十多年过去了,周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终于找到了“垃圾桶家”,却被拒之门外,这种感觉一定很不好受吧。


这个小针筒被设定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可怜,作者把故事的节奏掌握得较好,设置了一个悬念:小家伙到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一张揉皱的白纸可怜起这个小家伙,对它的同伴提议:“要不我们让它进来吧?”


“不行,它长得那么奇怪,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同类,绝对不能轻易放它进来!” 一只透明的矿泉水瓶挺着圆鼓鼓的大肚子亮开了嗓子。


一根细长的铁丝接了话茬:“不要忘记了,今年环保部门对我们这个容身之所进行了高科技的改进。科学家们不但把我们住所的样子进行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我们住所的入口安装了微型扫描仪。这微型扫描仪不仅比车站、机场的安检器便捷,还增设了气味识别功能,能全方位地识别不同物体的特点。所以,这奇怪的东西若是我们的同类,经扫描仪的辨认,就会自动开启大门,放它进来的。否则即使我们想让它进来,也没办法打开大门!”


铁丝的话,小家伙听得一清二楚,它若有所思地爬了下来,爬向了旁边蓝色的鱼形桶和红色的感叹号桶,可还是进不去。原来,这蓝色的鱼形桶是用来安放食品类垃圾的,红色的感叹号桶是用来安放电池、碎玻璃等危险性垃圾的。小家伙伤心极了,它觉得自己连个容身的地方都没有。


这一段故事加入了一些科幻的元素。现在的垃圾桶到底有没有这么智能,我没有去验证过,不过看起来还是很高端先进的。这样的设定,为小针筒的寻“家”之路增添了“阻碍”,也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性。在这儿,除了小针筒,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垃圾,比如废纸、矿泉水瓶、铁丝等,作者把“垃圾分类”的概念植入到了故事中,增加了科普知识,令故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会丢弃在垃圾桶外呢?”那个巨大的身影又出现在小家伙的面前。


又来了一个更巨大的身影,她看了看小家伙,说:“这是注射器,妈妈小时候打针就是用这个。可是已经二十年不用了,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巨大的身影弯了下来,捡起小家伙就往绿色的树状桶里放,门没有开,往蓝色的鱼形桶里放,门没有开,往红色的感叹号桶里放,门也没有开。


“妈妈,为什么这三个垃圾桶都不开门呢?”那个巨大的身影疑惑不解。


“傻孩子,注射器属于医用垃圾,应该和过期药品一样,放到专门的医用回收桶里。”


“哦,我知道了,谢谢妈妈!”那个巨大的身影一边说着,一边拿着注射器走向社区卫生室……


“巨大的身影”在之前的段落中已经出现过,它其实就是我们人类。对于小针筒来说,人类是陌生的,但也是非常聪明的,因为他们帮它找到了“家”。在谜底揭开之前,我们不禁为小针筒“跌宕起伏”的命运捏了把汗,通过人类之间的对话,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那三个垃圾桶都容纳不了小针筒,同时也解开了大家的疑惑,小针筒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


最后的结局是半开放性的,虽然人类带着小针筒走向了社区卫生室,但到了这儿,故事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再继续讲下去,就无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了。

 

我们读完这篇环保童话,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


1. 选择具体的与众不同的物件作为童话的主角,比如文中的“小针筒”,有一个特别的身份,能区分于其他普通的垃圾;


2. 在故事中加入科普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童话,体现了故事的多元化;


3. 故事的角色主次安排较为合理,除了“小针筒”,还出现了其他的配角,比如各式各样的垃圾,来衬托出“小针筒”的特殊性。


4. 还有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故事情节相对复杂,有“一波三折”的意味,增加了这篇童话的可读性。


好了,总结完以上这些特点,大家也可以提笔写一写,也许,你的故事会更吸引人哦!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文末写留言哦!


作者简介

苗苗老师

《未来作家》资深编辑,

时而幽默,时而严肃,

日常点评中略带毒舌,

如果你的小心脏准备好了,

就把文章发过来让我

“评头论足”一番吧! 



本文由《未来作家》专栏作者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谢谢合作!微信公众号原创投稿请发邮件至:552973000@qq.com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