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 “环保主题”绘本大师约克·米勒:世界不是童话,孩子更要看到现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约克·米勒是一位自成一格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从不刻意迎合儿童的口味——他既不给孩子讲可爱小熊和大恶龙的故事,也不描写魔法仙女解救落难公主的经典桥段。


他不低估任何读者,无论他们有多年幼。

他说世界不是童话,需要有人把现实呈现给孩子。


作为绘本界的“环保主题”大师,自然、人类与工业文明是他专注的领域。他以此捧得了1994年国际安徒生大奖。

约克·米勒 摄于2009年

我不对孩子说教,也不对孩子说谎”

约克·米勒1942年出生于瑞士洛桑,在邻近苏黎世的田园小镇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广告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在西欧各地游历,寻找绘画灵感。巴黎、苏黎世、伯尔尼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1969年,瑞士索尔兰德出版社(Verlag Sauerländer)决定策划出版一部绘本。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画家约克·米勒接下这个项目。四年后,《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问世。

新星出版社,2013年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无字书:作者用七张大尺寸彩色图片,从同一个视角,记录了一个乡村从1953年到1972年这二十年来的变迁。


宁静的小村庄日益喧闹繁华。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改变的不只是环境,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期间,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约克·米勒以细节丰富的无声画面,引导大小读者去思考人类与自然、自然与文明的相互关系。

插图 1953年

插图 1969年

米勒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对真实感的偏爱。书中的乡村虽然是虚构的,却严谨精准,忠实于细节。曾有读者批评这部绘本中竟然出现垃圾和香烟蒂,而米勒则笑对:“比大街上的少多了。”现实主义的绘画手法,令这部作品的细微之处都值得仔细揣摩。


这部环保主题的作品被公认具有革命性,它将绘本艺术带入了写实的现代主义时期。他冷静、克制、与作品保持着距离。对于环境变迁和人类文明带来的破坏,作者的叙事手法在温和中带着力量。


他说自己既不是道德家,也不是说谎者。他无意表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变成可恶的大城市的过程,只想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导读者思索自己的生活环境。

创作中的约克·米勒

凭借《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约克·米勒扬名全欧洲,先后捧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瑞士年度图书奖和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特别奖。三年后,他以类似的手法再度创作了《城市的改变》,描绘日渐受损的城市景观。这两本绘本在当时造成了相当大的轰动。

原版《城市的改变》

索尔兰德出版社,1976年

他为读者投下一颗“觉悟炸弹”

约克·米勒曾将自己的艺术特质定义为“颠覆性”。七十年代初,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化与商业化,他曾发出疑问:“大家为什么不往自己的房子上扔一颗‘觉悟炸弹’呢?”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动笔画了出来。


1976年,由瑞士作家约克·史坦纳撰文,约克·米勒绘图的《森林大熊》出版。这是一则关于在现代文明中,人类对自我的迷失和寻找的寓言。

新星出版社,2012年

冬眠的大熊一觉醒来,发现整座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工厂管理员把大熊当做偷懒耍滑的工人,喝斥他立刻开始工作。大熊一次次为自己辩解,却一次次遭到否定和嘲笑。于是他自己也渐渐动摇起来,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

《森林大熊》内文

作者借熊之口批判人类。森林大熊当然是无辜的,它只是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是谁夺走了它的家园,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力?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促使人们像大熊一样思索:在现代文明的惯性中,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


森林大熊的最终命运不得而知。有读者认为,它在困顿迷惑中死在了山洞口,因为雪地上隐约可见它的鼻子。大多数人相对乐观,认为大熊最终在自然本能的感召下清醒过来,脱去人类的衣服,走回洞里去冬眠。作者留下的线索,似乎也暗示这种更光明的结局。

《森林大熊》内文

另外,在大熊的行为及心理轨迹中,还隐藏着贯穿人类历史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终极追问,这部绘本也由此带上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印记。艺术与哲理相融合,带领孩子在感受严肃问题的同时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这体现了约克·,米勒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气魄和眼光,也体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

《森林大熊》内文

孩子年幼却不愚蠢,他们能看得更深

正如希尔弗斯坦认为孩子能听懂任何幽默一样,约克·米勒认为孩子能理解任何真相。曾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他的故事过于忧郁沉重,他则反唇相讥:“孩子经常难过。但这不代表他们比成年人愚蠢,他们能看得更深。”


1977年,他和约克·史坦纳合作了另一部寓意深远的作品《再见,小兔子》。

新星出版社,2012年

在兔子工厂里,兔子们像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一样被饲养着。一只大灰兔和一只小棕兔在笼子里相遇了。大灰兔已经习惯了兔子工厂的生活,早已遗忘了外面的世界。而刚刚被抓进来的小棕兔却念念不忘阳光和溪水。两只兔子终于逃出了兔子工厂,面对这次新的冒险,它们最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再见,小兔子》内文

约克·米勒笔下的大自然令人神往,无论是月光笼罩下的朦胧夜色,还是清新明丽的乡村风景,都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与兔子工厂里的冰冷和机械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借用一个隐喻的形式,引导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惯性和出发的梦想。


有人评价约克·米勒是“擅用镜头的绘本导演”。他的作品犹如一场电影,镜头水平不变,通过推拉摇移,形成远景、近景等多种分镜。这种技巧在《森林大熊》和《再见,小兔子》中都可见一斑。

《再见,小兔子》内文

“我只是不想让孩子感到无聊”

约克·米勒是具有开创性的。在他之前,商业化、工厂流水线、规模化养殖、第一与第三世界的概念,以及种族主义等题材还没有进入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的范畴。而他则在绘本中选用最恰当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这些“不太舒服”的真相。

约克·米勒在安徒生奖颁奖现场

1994年,52岁的约克·米勒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接受了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此奖用来表彰他在社会批判领域做出的巨大艺术贡献。更是有人把他比作现代安徒生——用童话般的艺术手法揭露现实生活。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获得大众认可了。从七十年代起,、德国绘本大奖、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金牌奖、瑞士年度图书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特别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等收入囊中。


对于这些奖项,约克·米勒曾说它们“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他既不想被当成“环境破坏方面的专家”,也不想接受媒体冠给他的“当代最独特的绘本作家”的名号。这位出生、成长于瑞士山水间的童书大师说:“我只是个单纯的观察者,我只是不想让孩子觉得太无聊。”


往期精彩回顾

有故事的人丨欢迎光临“李欧·李奥尼动物园”!

有故事的人丨他从暗夜般的童年走过,却绘出人人向往的幸福

有故事的人 | 格莱美奖画家、奥斯卡提名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

有故事的人 | “瞬间收藏家”昆特·布霍茨: 用定格的瞬间为孩子开启无限可能




爱心树童书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爱书人

转载请联系爱心树童书

加入爱心树读者俱乐部:

幼儿QQ群:54146494     小学QQ群:244322345

联系爱心树童书:aixinshu2010@sina.cn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