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徒生之名,抚慰心灵的伤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展厅外海报墙

暖黄色的灯光

温暖的怀抱,轻柔的爱抚

断续入耳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还有漂亮、高贵的王子、公主

和他们幸福的生活……


这或许是全世界所有幸福长大的孩子共有的童年,而为我们创作这美好童话故事的人——安徒生,却有着并不顺利和幸福的童年生活。从洗衣妇的儿子,到被迫流浪他乡,再到舞台剧演员梦的破碎,这个终身未娶的童话大师是怎么创作出这一个个、一幕幕充满着真、善、美的童话人物和故事的?


或许,这只是他为自己勾勒的童话世界,但这更是他送给全世界儿童最美的礼物,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明白美好和残酷永远是相伴的,在通往理想彼岸的路上,一定会充满磨砺和艰辛,但不管怎样,要永远保持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国际安徒生奖”的创始人是德国女记者、作家吉拉·莱普曼(1891-1970),她出身于德国的犹太家庭,。


1945年,她以美国陆军顾问身份重返二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协助当地妇女儿童的再教育计划。并深深感受到战争对于孩子们童年的剥夺,她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促进国际间的谅解和维护世界的和平。战争中最受伤害的无疑是儿童,她希望以孩子为起点,为混乱的成人世界重建善良人性,追求不再有战争和暴力的和平世界。


展览现场

摄影师:刘佳


受到普莱曼女士影响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赞助下,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国际公认的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随着国际上绘本图书的发展,在1966年,增设了“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该奖项每两年授予一位在世插画家,并且每位画家一生最多只能获一次奖,这种类似于“终身成就奖”的颁奖方式让此奖项享有插画界的“小诺贝尔奖”之称,至今已有26位插画大师获此奖项。


展览现场

摄影师:刘佳


五彩的童年,缤纷的展厅

一件求而不得的玩具

一块心心念念的糖果

一次春光灿烂的旅行

…… 


不知你还有什么样的童年记忆,不知你正经历着什么样的童年,插图都会是你生活中并不缺少的,它可以是印在精美画册上的,也可以是你的信手涂鸦之作。从今天起,25位安徒生插画奖得主(2016年获奖者的作品未收入此展)的作品齐集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它们在那里等待着你。


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外


典籍博物馆内藏有众多承载历史的古籍,所以总显得很厚重甚至有些古板,但今天,将罗伯特·英潘的画作《丑小鸭》贴在楼梯上的做法却显得很浪漫,这一定是受到了插画魅力的感染。


展览现场

摄影师:刘佳


展厅入口处


整个展览分为两个展厅,展厅门口有很清晰的观展路线图,但其实看完整个展览,你并不会因为复杂的展线而迷茫。这是一个按时间线索排布展品,单一展线的展览,看完整个展览后,你大致就能感受到国际插画界这5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全世界各国插画的大致水平。


很多博物馆爱好者都不提倡十分繁复的展线布置,因为这容易让众多进入博物馆本就很迷茫的大众更加不知所措,但是单一展线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观展人员的拥堵。好在整个展览虽是按时间纵线延展开来,但是每个插画家又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在观展人数众多时,你大可不必跟随人流,看着哪里有空,就可以探个头去。




展览现场的互动设施


整个展览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将大部分的互动环节都尽量设置在了展厅的角落和展柜间的凹陷处,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展厅空间,更减少了在观展要道上可能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


尤其是展厅中一处相对独立的,供游戏、拍照和大屏幕播放的空间设置,以分割视线,但又不会影响通透性的栅栏,将互动环节限制在了一处较大的空间内,这应该也是展览方对观展人数有所估计之后做出的展厅设计吧。


展厅中供人合影、互动的装置(柯薇塔《灰姑娘》中的色彩原点可以供观众随意组合、摆放)


展厅中随处可见的纪念章盖印处


整个展览虽然没有单元的划分,但是为了切合童年的主题和插画的色彩感,采用了绿、黄、红、粉、蓝等柔和的冰激凌色作为展板底色,展厅上方依然选用了英潘的《丑小鸭》作为贯通整个展览上空的插画。想必这样缤纷的展厅,会让每一个人,即使你的童年已逝,都能感受到属于童年的绚烂和绘本插图的魅力。


博物馆最大的价值功能不就正体现在引领观众通过展览,学会理解世界,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嘛,这一切也恰恰是众多儿童绘本插画家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颗童心,未来道路漫长,生活中定会出现并不如意之时,但是希望你们的世界永远精致、美好。


摄影师:刘佳


展览现场和展板互动的孩子

摄影师:刘佳


用艺术赞美生命,在他们的世界里你永远不必长大

他们是时间的魔术师

一张纸,一支笔和满脑子的奇思妙想

他们是生命的顽童

看待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

在人类的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他们是解读人性的大师

画下一个好故事

也在讲述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用画笔改变世界”

获得安徒生插画奖的26位画家


“我是出版人,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想把最好的艺术分享给中国家庭。这些顶级的插画家代表了一个世纪,错过了,就等于错过了一个世纪的艺术之美。”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卢俊这样评价这个展览,其言语中多少流露出能够集齐这25位获奖者近300幅作品的自豪感。


这25位获奖者中有9位已经辞世,有的拥有自己的美术馆,有的早已举办过多次个人大展,但是他们从未在“国际安徒生插画家奖”的光环下共同举办过展览,这次展览确乎十分难得。



1966年  

 阿尔卑斯山的少年牧歌

阿洛伊斯·卡瑞吉特【瑞士】


1968年    

捷克木偶动画开山巨擘

吉力·唐卡【捷克斯洛伐克】


1970年

永远的野兽国国王

莫里斯·桑达克【美国】


1972年

丹麦绘本的国宝天王

依卜·斯邦·奥尔森【丹麦】


1974年

史上最年轻的插画家桂冠得主

法尔希德·马斯哈里【伊朗】


1976年

俄罗斯民俗艺术炼金师

塔吉娜·玛丽娜【苏联】




1978年

斯堪的纳维亚的自然主义者

斯凡·欧特【丹麦】



1980年

再创日本传统新风的天才

赤羽末吉【日本】



1982年

波兰人最爱的国民熊之父

泽比纽·里科利齐【波兰】


1984年

“旅之绘本”人生

安野光雅【日本】


1986年

南方大陆的写实插画大师

罗伯特·英潘【澳大利亚】


1988年

斯洛伐克的魔幻巨匠

杜桑·凯利【斯洛伐克】


1990年

优雅的奥地利绘本女王

莉丝白·茨威格【奥地利】

1992年

艺术态度的不老传奇

柯薇塔·巴可维斯基【捷克共和国】


1994年

爱地球的“绿绘本”教主

约克·米勒【瑞士】


1996年

冷战中的古典书写艺术新浪潮

克劳斯·恩西卡特【德国】


1998年

百无禁忌的逆转获胜

汤米·温格尔【法国】


2000年

超现实的儿童心理代言人

安东尼·布朗【英国】


2002年

用插画传递爱的童话界骑士

昆丁·布莱克【英国】


2004年

爱与友情的超凡力量

马克斯·维尔修思【荷兰】


2006年

富有深刻哲思的生命教材

沃尔夫·埃尔布鲁赫【德国】


2008年

烽火中的人性光辉

罗伯特·英诺森提【意大利】


2010年

深耕说故事的力量

尤塔·鲍尔【德国】


2012年

记忆密码的乡愁地图

彼得·西斯【美国】


2014年

拉丁美洲的人道主义火炬

罗杰·米罗【巴西】


在这里,记者就不先入为主的给大家过多的介绍他们了,甚至是“解析”他们的画作了,因为绘画作品是需要每个人亲自感受的,博物馆最难以被替代也正是那种独特的临场感。



展览现场的拍照留念处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描绘着不同的童话世界,但你并不会觉得看不懂这些插图。其实绘画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你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到背后创作者的灵魂和情感,而绘本插画独特的故事性,更是让其充满了可视性、可读感。


整个展览带给国人最深的思考是:我们作为一个拥有绘画传统的民族,怎么才能够在这个时代,创作出真正动人的绘本插图,怎么才能够让属于我们的故事真正变成全世界孩子共同的故事,怎么才能够让一个小小的插图中的人,变成全世界都熟知的形象,怎么用我们的文化魅力去感染、抚慰更多人的灵魂……


【转载】自:中国美术报网,并获得作者授权

作者:赵多多

编辑:小棕熊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比起古代,现代追星族们还是少了点创意!


十分钟后,你将不再是青铜器小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