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你听过的那些魔性故事——“山熊迷”,正确对待童话故事里的恐怖、暴力情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贝壳朗读

公众号ID:

beikelangdu-dyh

关注


本文作者:丑柑(贝壳朗读独家撰稿人)


相信每个人在儿时都会听过一些很有魔性的故事。

正确对待童话故事里的恐怖、暴力情节


“山熊迷”是一种吃人的山妖,专吃小孩。说有一户人家,大人全都外出了,留下一对姐弟在家,到了半夜,这对姐弟听到有人敲门。


姐姐问:“你是谁呀?

门外的人说:“我是你的外婆啊,你爹叫我来陪你们。


其实,外婆就是那个山妖——“山熊迷”。姐弟俩都没见过外婆,从门缝里看就觉得有点害怕,因为外婆很黑。


姐姐问:“外婆啊,你的脸怎么这样黑呢?”


外婆说:“我烧火烧黑的,今晚你爹叫我来得太急,没有洗脸。”


接着外婆就在外面用石灰水洗白了脸,然后姐姐才开门让她进屋。等到睡觉时,姐姐说:“外婆你睡哪里呢?


外婆说:“为照顾你们,我就和你们睡一张床吧。


姐姐说:“弟弟需要照顾,外婆就跟他睡一头吧


外婆便答应了。三更半夜,姐姐听到外婆在啃骨头的声音,便问:“外婆,你吃什么呀”,


外婆说:“出门前带了炒黄豆放兜里,没空吃,现在想起来就吃了。


姐姐又问:“也给我吃些好吗?


外婆说:“不行,小孩子吃会蛀牙。”


姐姐一翻身,摸到了液体似的东西,就问:外婆,这是什么啊,湿漉漉的?


外婆说:“是你弟弟尿床了。


姐姐再摸一摸,好像是肠子,便问:“这是什么?


外婆说:“这是弟弟的裤腰带!”……

笔者只记得这些了。搜了一些相关资料,比较完整的版本就是,姐姐最后知道“外婆”就是山妖,并靠自己的机智勇敢,求村里人帮助,将山妖杀掉。大人讲这个这个“山熊迷”的故事,初衷应该是吓唬孩子,叫孩子别给陌生人开门。

教育孩子,有时候有必要进行“恐吓”,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俗话说,不打不成材,这在今天看来确实有点过分,却有一定道理哲学家赫尔巴特就认为,儿童的天性是盲动、顽劣、不驯服和不守秩序的,如果听其发展,就会扰乱成人的计划,近期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克服儿童这种不驯服的烈性,最好的办法是严加管束。赫尔巴特为此提出了种种管束的方法,如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等。他甚至提出惩罚性威胁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赫尔巴特的理论有一定的偏激性,但不得不承认,惩罚、恐吓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手段(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


最近一两年,网民以《格林童话》为例,对当中的一些经典童话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一些暴力、暗黑的场景和情节(以牙还牙的残酷复仇、杀人食人的血腥恐怖)进行了“大讨伐”,认为那些经典童话根本不合适讲给孩子听。


实际上,我们在讲经典童话故事时,对于暴力、暗黑的场景和情节可以轻轻带过,不用强调,对孩子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一个含有暗黑场景的经典童话,如《白雪公主》,讲完后,孩子能记住的通常是“白雪公主和王子最终幸福地在一起”了,而对所谓的暴力场景基本没有什么印象。所以那些故事的部分或许在大人眼中残忍残酷,但孩子们基本不会关心,所以家长也不要刻意担心,更不要刻意强调。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些恐怖情节和场景,也可以帮助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并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在一些童话里,无辜的人和黑恶势力斗争的结局通常是惨烈而无奈的。在夏尔·佩罗那个版本的小红帽里,大灰狼把小红帽吃掉后故事就结束了,狼取得了胜利,故事以悲剧结尾。这个故事是用来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孩子的手段应该要求更加人性化一些,恐吓、惩罚的教育手段是必要的,但应该要少用、慎用。例如,要教育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可以教孩子唱《小兔子乖乖》呢,可以在轻松的旋律中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

···  END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合作请联系:3485701614@qq.com 或在文后留言

 用耳朵    “看”世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