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安徒生,他的诗不可错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比肩丹麦作家安徒生。


他就是最先用《稻草人》推开中国儿童文学童话之门的叶圣陶。


文如其人的他,笔尖下流淌出的也是恳切的文字。小时读感觉有点难以理解,长大再读,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笔财富。


不过丹妈最钟爱的,不是叶圣陶的童话集,而是他的童诗。


说到他的诗,妇孺皆知的,恐怕非下面这首莫属了吧——


小小的船

◇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口语入诗,让这首小诗文字浅显,音乐流畅,明快悦耳。


巧妙的比喻,和“通感”,让“我”过了一把穿越的瘾:坐在船里的“我”,好像一下子坐在了月亮里,在夜空里遨游,望见闪闪的星星,和邃蓝的天。


这样的“穿越”,大概能满足孩子对月夜星空所有的幻想吧。


叶圣陶的诗不仅意境突出,还非常“童言趣语”,让我流连不已。比如下面这首《萤火虫》——


萤火虫

◇叶圣陶


 萤火虫,点灯笼,

飞到西,飞到东。

飞到河边上,

小鱼正做梦;

飞到树林里,

小鸟睡正浓;

飞过张家墙,


张家姊妹忙裁缝;

飞过李家墙,

李家哥哥做夜工;

萤火虫,萤火虫,

何不飞上天,

做个星星挂天空。


诗人像一位静悄悄的观众,在漆黑的夜色里,看着萤火虫忙忙碌碌,可惜却“无人问津”。“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是建议,更是怜惜,牵扯出的心疼,像极了孩子的善良,暖心而又纯真。


大概每一位出色的童诗作家,都会忍不住为孩子代言吧!叶圣陶也不例外,洞彻孩子心扉,比如下面这首——


小孩不小歌

◇叶圣陶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人人都可能会被孩子的“人小鬼大”逗笑,却鲜有人知,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他们有一双纯真的眼,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谁也不能小看。


叶圣陶的诗,除了给人萌趣以外,还带给人许多想象。因为他的诗中有墨泼出画,可以联想,也可以触摸。


比如下面这首《瀑布》——


瀑 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将人们常见的“瀑布”作为意象咏叹,是相对冒险的。但诗人却写出了新意。


妙用比喻,从瀑布声牵引出“千丈青山衬着的一道白银”,把磅礴的气势,从自己的感官里,迁移到读者面前,抽象便成了具体;


风吹得瀑布像烟,像雾,又像扬起的尘土,化动为静,不断增加读者想象的空间,瀑布的形象也随之立体起来了。


下面这首《云》,又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一起来读——


◇叶圣陶


停云布满了天,

像个人板着副愁脸;

厚厚的,低低的,

仿佛要压着你的眉尖。


行云刻刻幻变,

变成的图画幅幅新鲜,

随你的意去拟想就是,

像人,像马,像海岸,像山巖。


你若住高山云是你的熟人,

穿帘入户常与你相亲。

有时候,还在你脚下

展开一片云海,教你出神。


这首诗清浅而随性,我们可以说诗人是在咏云,也可以说他在科普“停云”“行云”与“高山云”。


停云令人压抑,行云令人遐想,高山云却令人神往——和云相熟相亲,它“展开一片云海,教你出神”。


谁不想要这样一片云海呢?孩子更会为之欢呼。


读这样的诗,真心是一种享受。不知你们,是否同感。



◇诗人意趣◇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江苏苏州人。代表作主要有:《隔膜》《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丹妈所了解的叶圣陶,幽默风趣,人品赞爆,还才华横溢……跟丹妈一起来了解这位大作家的“后半生”与“前半生”吧。


为人认真恳切


叶圣陶在当时的“文友圈”里,用今天的时髦说法,很可能会被称为“恳切君”。不论是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都是一个认真恳切的人。有一次,后生吕叔湘(著名语言学家)去拜访叶圣陶,进到屋里,见叶先生伏案执笔帮他逐一修改标点符号。


这让吕叔湘大为惭愧,大师尚且如此认真,自己怎能马虎潦草,从此做事再不敢草率。


惟酒无量,不为酒困


早年,叶圣陶常与茅盾、郑振铎聚饮。但他们的酒量都不及叶圣陶。郁达夫酒量不错,和叶圣陶相饮也最多,但还是稍逊叶圣陶一筹。纵观当时的中国文坛,若以喝酒论英雄,叶圣陶和郁达夫是作家们公认的真正的“惟酒无量,不为酒困”的汉子。


叶父的“育儿秘笈”


三岁时,父亲就开始教叶圣陶识字、写字,日日坚持,风雨不停。


六岁时,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父亲很严格,日日督促叶圣陶温习功课,立下“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不过,叶圣陶既自觉,又聪慧,从未出现过因为功课不熟没饭吃的情况。


叶父虽勉励儿子用功读书,但因为家境贫苦,他并不主张儿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他还经常带着叶圣陶出去见世面,“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这大大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锻炼了他的心性。


为了让儿子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叶父还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在苏州地域文化的熏育下,他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审美的能力。


总之,叶父把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如清泉滋润了叶圣陶的心田,既给他保留了内心的纯真,也培养了他观察现实社会的眼力。



  丹妈读童诗  ● 

(往期分享)


最适合孩子的15首中国童谣

这是我见过最荒诞的童诗

南瓜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成长

分享几个我珍藏了10年的趣味小故事

为何不让我独立?孩子的内心独白

如何给孩子恐惧找一个出口?

给父亲的诗 | 我怎样的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

孩子“种眼泪”?第一次听说,竟如此触心

让动物跟孩子说话,这科普我还第一次见!

八行诗句中竟容入如此多的人生与真理

他把自然描述得那么美,真的是绝佳作文启蒙书

柔情



-  End - 

 



回复见面礼,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