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有多可怕?领跑为何“得不偿失”?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原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言  

DrBing上篇文章《看绘本学识字?大错特错》讲的是不要贪图超前学习,不要把该主要培养观察,探索,视觉思考的亲子绘本阅读硬生生变成了“识字”。


说得好听!但现实放在眼前,一来“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学化,.....然后,大学幼儿园化!)趋势严重,导致很多小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直接忽略低level知识。这样一来,没“幼小衔接”的娃上课比较吃力,得补课才跟得上节奏。二来朋友圈太多虎妈有一搭没一搭地晒娃小学水平的书写、算数,非虎妈心里不由得对“领跑”的娃各种羡慕妒忌恨,身不由己就强迫性模仿起来。


两个现象叠加,效果双管齐下,造成了这个错觉:


“不领跑,娃还有活路不?”


今天DrBing给你收集了好几个故事,是关于“领跑”娃后来的故事。包你猜到开头,猜不到结尾哈哈哈。


(故事以观察者第一人称书写,不是DrBing本人哟)



1

公文数学

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公文数学挺火,正好我对算数有点兴趣,就报名了学校里的公文班。


公文数学,简单地说,就是做速算,按照难度,等级从AO从难度上讲,A对应小学一年级,B是小学二年级……每个级别的题目做完以后,可以参加一个不限时的考试。通过了才能继续下一级。


有不少人是从B级开始做起的,甚至有一个人,直接从C级做起。我是从A级。


但我一点都不着急,果然,我在二年级第二个学期,顺利把E级做完退出了公文班。而那个从C开始做、原来遥遥领先的小朋友,却还在D级挣扎。


他原本是一个开朗又有些高傲的小朋友,可是,由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进度被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他有点焦急了。


被人逐渐超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受打击的。后来,他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2

物理竞赛

的故事


物理,理论上是初二才开设的学科。但我身边,有些人从预备班(即六年级)就开始学了。


初二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报名了市里的物理竞赛班,也有部分人,因为学得早,直接去了初三的物理竞赛班。这样,我们有一波同学在读初二的竞赛班,一波同学在读初三的竞赛班。


一年后,你猜怎么着?当时在初二竞赛班的同学,成绩远比在初三竞赛班的同学好。


这是很令人深思的。



3

数学竞赛

的故事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届的学弟,数学很好,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该届数学最好的


小四的时候,他参加了初一年级的“希望杯”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当时引起了全校轰动。


作为他的朋友,我心里清楚地知道,他并非有数学天赋的人,他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成绩,仅仅是因为他父亲逼着他去提前学习高年级的数学罢了。


他的人生,因为自己的超前学习改变了吗?前半段,是的。


但故事的发展,似乎不那么顺利。在初二的时候,他有些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曾经引以为豪的、只有自己会的东西,他的同学也渐渐学会了。


在竞赛尤其是同年级的竞赛中,他渐渐地不再是佼佼者,同学能考出和他差不多甚至更好的成绩。


进高中以后,这种现象尤甚,他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厉害。他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看起来鹤立鸡群。


他无法接受这些,就变颓废了。在高中以后,他不仅在数学竞赛上毫无建树,甚至连高考都考得一塌糊涂——一个末流的211,这在我们高中是十分糟糕的。


伤仲永的典故说了一千年,人尽皆知,但它还在不断上演。



析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试验


实验的对象是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时,他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进行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结果发现两周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为地任意提前训练,可能会在一定时间里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这种优势并非自然形成,不一定能长时期地保持下去,还会导致看不到的负面问题。

这么多年,无数的家长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说辞,然后娃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小学学初中知识,初中学高中知识,仿佛提前学了知识,就能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了……


大错特错。娃提前学会的东西,别家娃早晚也会学会,而且因为年龄更大,生理在认知上所需要的素质已经具备,所以学得“更深入、更扎实”。


一般而言,提前学习的时候,由于年龄因素和环境因素,学习很难系统化效率也不如正常学习,如果没有高天赋做支撑,基本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们真正想要模仿的其实是那些提前学习的天才。实际上,引领天才们成功的,不是“提前学习”,而是智商+兴趣=“天赋”,也就是说,他们所谓的“提前学习”,对他们而言,其实是“玩”。


普通娃也被妈逼着拉牛上树、假装天才、东施效颦,结果就是“没得玩”。


无论是后来高中、大学的学霸,还是再后来职场上有建树的人,无非是两种:1)有扎实的知识体系:这个扎实,并不是提前学习所能带来的,恰恰是早期牢固、深入的学习所带来的。2)掌握了快速梳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技巧,这是个技术活儿,和知识领跑那种依靠“苦力”的活儿区别很大。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仅仅是因为提前学习而暂时取得更好的成绩,却误以为自己比周围的人更聪明更优秀,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这使得在未来自己逐渐在知识上被周围人赶上的时候,心态失衡,自暴自弃,最后反而不如别人了。



结  

有句话叫“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技术活:“提前学习”不叫领跑,不叫“赢在起跑线”,而是叫做无用功,白忙活,偷鸡不成蚀把米。


幼儿教育真正的技术活是注意到其中的规律。就像万物生息,瓜熟蒂落,各有其法,人的认知发育成长也有其顺序性。儿童心理发展遵循“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交往、抽象思维”这样的大致顺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实质,不同孩子的发展可能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


幼儿园时期,重点是发展感知、运动、情绪等能力,培训良好习惯,为良好的性格和人格奠基。例如语言类,我常说语感——尤其是语音感(磨耳朵,嚼舌头)而不是学单词背ABC字母表;数理逻辑类,我常说建立“概念”(例如《诺贝尔爸爸》一文提过的,爸教娃用彩色瓷片排列起来表现“数列”)和“直观感觉”(例如诺贝尔爸爸解释“长颈鹿有8米高”时说“长颈鹿能把头伸进三楼的窗口向你要吃的“)而不是去做算数;习惯类,上两周一连5篇文章讲的都是“阅读习惯”,3-4岁间开始,错过机不再来。


这些才是“窗口期”应该做的事情。一但错过窗口期,这是无法弥补的。也许无法从外表观察,但这会在关键时刻暴露出来。


在很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会些同龄孩子不会的东西,就是自己教育的胜利,却从来意识不到孩子为提前掌握这些东西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这个代价中,第一是他们错过的,第二是他们后来失去的。


让娃领跑的家长,一定猜到了开头,





|阅读|相关文章


毁娃三观童话解读

纯装逼的私人图书馆

3岁宝为什么要接触量子物理?

和物理学家黑塞博士的对话

再给次机会,就让娃把书当玩具

看绘本学识字?大错特错






合作邮箱:bing@go2everland.com



原版书团购
圣诞珍藏版闪烁美肌


受欢迎程度仅次于《粉猪》的英语启蒙动画《卡由》你一定听过吧!2-3岁看《粉猪》,4岁以后看《卡由》,6岁就能看复杂度较高的《神奇校车》。所以粉猪之后衔接《卡由》,非常棒的选择。今天200套原版书新鲜进口到货。书商给出团购福利。20本可点读原版书才¥218!送57集动画+音频:


57集动画(avi带字幕)、音频和点读包下载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VcXzTX 密码: 7kmh

书商福利价:¥218

市场价:79.8美元

数量有限,长按下图扫码购买(支持微信支付)

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